[发明专利]多峰无规多相聚丙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2940.X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8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M.桑德霍尔泽;C.特兰宁格;王静波;M.加莱特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F210/16;C08F210/06;C08F2/00;C08F4/65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邹宗亮;刘国军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峰无规 多相 聚丙烯 组合 | ||
1.一种多峰无规多相聚丙烯组合物m-Raheco,依据ISO1133测得该组合物具有1.0-10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2.16并且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物质:
70.0-94.0wt%第一丙烯无规共聚物P1,和
1.0-15.0wt%不同于所述第一丙烯无规共聚物P1的第二丙烯无规共聚物P2,其具有高于所述第一丙烯无规共聚物P1的共聚单体含量和二甲苯冷溶部分XCS含量,和
5.0-20.0wt%弹性体丙烯共聚物E,
其中所述多峰无规多相聚丙烯组合物m-Raheco包含17.0-32.0wt%二甲苯冷溶部分XCS,其中所述二甲苯冷溶部分XCS具有:
65.0-85.0wt%的共聚单体含量Co(XCS),以及
依据ISO 1628在萘烷中测量时至少2.5dl/g的特性黏数IV,
其中通过混合第一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 1和第二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 2制备所述多峰无规多相聚丙烯组合物m-Raheco,其中所述第一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 1包括作为第一基质PM1的第一丙烯无规共聚物P1和分散于其中的第一弹性体丙烯共聚物E1,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 2包括作为第二基质PM2的第二丙烯无规共聚物P2和分散于其中的第二弹性体丙烯共聚物E2;
所述第一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 1在茂金属类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和
所述第二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 2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存在下制备;
所述多峰无规多相聚丙烯组合物m-Raheco包含:
a)85.0-99.0wt%的第一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 1,其进一步包括:
81.0-93.0wt%的第一丙烯无规共聚物P1,和
7.0-19.0wt%的第一弹性体丙烯共聚物E1,以及
b)1.0-15.0wt-%的第二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 2,其进一步包括:
72.0-82.0wt%的第二丙烯无规共聚物P2,
18.0-28.0wt%的第二弹性体丙烯共聚物E2;
所述第二丙烯无规共聚物P2的特征在于:
4.0-15.0wt%的共聚单体含量,以及
10.0-30.0wt%的二甲苯冷溶部分XCS;
所述弹性体丙烯共聚物E包括第一弹性体丙烯共聚物E1和第二弹性体丙烯共聚物E2,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体丙烯共聚物E1的特征在于具有:
a1)2.6-4.5dl/g的特性黏数IV,和/或
b1)62.0-85.0wt%的共聚单体含量Co(XCS),
所述第二弹性体丙烯共聚物E2的特征在于独立于所述第一弹性体丙烯共聚物具有:
a2)1.2-2.5dl/g的特性黏数IV,和/或
b2)18.0-33.0wt%的共聚单体含量Co(XC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峰无规多相聚丙烯组合物m-Raheco,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1、Tg2和Tg3,其中:
所述玻璃化转变温度中的至少两个低于0℃,和/或
至少三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10℃,和/或
最低的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为至少10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峰无规多相聚丙烯组合物m-Raheco,其特征在于:
依据ISO527测量时至少750MPa的拉伸模量,和/或
依据ISO179/1eA在+23℃测量时至少4.0kJ/m2的卡毕缺口冲击强度NIS,和/或
至少40的光机械性能OMA,其中所述光机械性能OMA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峰无规多相聚丙烯组合物m-Raheco,其特征在于:
依据ISO527测量时至少750MPa的拉伸模量,和/或
依据ISO179/1eA在+23℃测量时至少4.0kJ/m2的卡毕缺口冲击强度NIS,和/或
至少40的光机械性能OMA,其中所述光机械性能OMA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里利斯股份公司,未经博里利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29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