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化修复树脂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1788.3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7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保罗·塞夫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尔隆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3/02 | 分类号: | B29C73/02;B32B17/10;B29C3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 修复 树脂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修复树脂组合物,用于修复车辆挡风玻璃中的破裂,还提供了固化部件,用于将修复树脂注入破裂处后对树脂进行固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修复车辆挡风玻璃的方法,包括将树脂注入修复区域,其中树脂包括光引发剂,光引发剂在暴露于具有激发波长的光时激发,激发波长在370nm至425nm之间,且通过将包括激发波长范围内的光的光发射到修复区域上来固化树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固化修复车辆挡风玻璃中的裂纹或破裂的树脂的装置和方法,包括用于修复挡风玻璃的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由于小投掷物或碎片(如石块)对道路的偏离而到车辆挡风玻璃上,所以挡风玻璃通常会损坏。这些小投掷物或碎片的撞击力会导致挡风玻璃产生裂纹、破裂或缺口。如果损坏区域满足某些要求,例如破裂处既不太大也不太深,则可以修复而不是更换挡风玻璃。对用户来说修复更便宜也更方便。
众所周知,在车辆挡风玻璃的破裂处可以注入树脂进行填充和修复。WO2015/040073or EP1227927中公开了使用树脂来修复挡风玻璃的手动和自动操作装置。在注入树脂之前,这些装置至少部分地排空修复区域,然后施加压力将树脂推入修复区域。
树脂注入破裂处之后,通常被固化,树脂从液体固化成固体,从而完成修复过程。修复树脂通常包括使树脂具有其结构的低聚物基材料、用于调节粘度和提供树脂所需物理性质的单体、以及启动固化过程的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是一种分子或化合物,当暴露于特定波长的光时(可称为激发波长),光引发剂会产生活性粒子,如自由基。然后释放的活性粒子使树脂中的单体和低聚物结合并形成更大的化合物,从而导致液体树脂变成固体。
通常由位于挡风玻璃损坏区域上方的固化部件执行固化过程。固化部件发出具有激发波长的光,用于开始树脂的固化。
光需要具有正确的激发波长和激发强度,以启动所用特定树脂的固化,并确保光通过挡风玻璃进行充分透射。通常,用于修复挡风玻璃的固化部件使用波长在300nm到350nm之间的紫外线。WO2011109602规定了一种LED固化部件,其设置为可以发射两个独立的波长,第一个波长为365nm,第二个波长为395nm。该文件写明了这种395nm波长能够实现从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使用固化部件,尽管该文件未披露实际适合与该波长一起使用的树脂的构成。文件中的树脂似乎也适用于在365nm波长下固化。
如果树脂固化不正确或不充分,则修复质量将会较低。这可能导致挡风玻璃随后需要更换,所以不仅昂贵而且不方便。
同样重要的是,在固化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挡风玻璃修复(或损坏)区域所施加的任何压力。增加压力也会降低修复的质量。
因此,需要改进树脂固化过程,以提高车辆挡风玻璃的修复质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修复车辆挡风玻璃的方法,包括:把树脂注入修复区域,其中该树脂包括光引发剂,光引发剂在暴露于具有激发波长的光时激发,激发波长在370nm和425nm之间;以及把光发射到修复区域,以固化树脂,其中,该光包含激发波长范围内的光。
因此,本发明使用一种包含光引发剂的树脂,该光引发剂暴露于比已知挡风玻璃修复树脂中的光引发剂更长波长的光时就会激发。也就是说,在与光引发剂的激发波长相同范围内,从固化部件发出的光较多地透射到挡风玻璃的更深位置,同时光仍具有足够的能量以在较短的曝光时间内固化树脂。因此,本发明中的方法提供了更有效的固化,因而提高了挡风玻璃的修复质量。根据本发明所选择的高于正常波长的光穿透位于裂纹或破裂处底部的树脂,使裂纹或破裂处中的整个树脂体积实现固化,而不是仅仅优先固化裂纹或破裂处最上部的树脂,而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使用较低紫外线波长的传统固化技术。例如,如WO20110962所述,用365nm波长的光从挡风玻璃外部进行的固化,不会优先固化位于裂纹或破裂处底部(即,位于离挡风玻璃外表面最远的裂纹或破裂处)的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尔隆国际有限公司,未经贝尔隆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17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X射线成像参考扫描
- 下一篇: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