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连接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61392.9 | 申请日: | 2018-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8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彦坂知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G02B6/36;G02B6/38;H01L31/0232;H01L33/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邹轶鲛;石红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连接器 装置 | ||
一种光学连接器装置(1),包括:第一光学连接器(2),其具有第一壳体(6);以及第二光学连接器(3),其具有第二壳体(14),该第二壳体中形成有配合空间(22),第一壳体(6)能够配合到该配合空间内。配合限制突起(52、53、59)设置于配合空间(22)的上内壁表面(46)和下内壁表面(47)。配合限制凹部(37、39)设置在第一壳体(6)的上表面(32)和下表面(33)中。第一配合限制部(54、60)形成在配合限制突起(52、53、59)的末端部处。配合滑动表面(43、66)形成在配合限制凹部(37、39)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光学通信领域中使用的光学连接器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连接器装置,其中,导光部件设置在光纤收发器(FOT)与其配对侧之间。
背景技术
传统的,例如,使用光学连接器装置用于车载装置之间的光学通信。已经使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作为光学连接器装置。
专利文献1的图1和图6所示的光学连接器装置1包括:第一光学连接器100,其设置在光纤88的末端处;以及第二光学连接器200,其与第一光学连接器100配对。
第一光学连接器100包括:内壳体50,该内壳体50在其上壁面上设置有锁定臂55;外壳体60,该外壳体60相对于内壳体50在连接器配合方向上可滑动地安装;以及套管80,其在光纤88的末端被保持的状态下容纳并保持在内壳体50的内部中。
第二光学连接器200包括:连接器壳体210;FOT220,其容纳并固定到连接器壳体210的内部中;以及金属外壳260,其设置为覆盖连接器壳体210的外部。连接器壳体210包括罩部212,第一光学连接器100的内壳体50能够配合到该罩部212中。接合凸部215在罩部212的内壁中的靠近上内壁的开口边缘的位置处突出。
对于第一光学连接器100与第二光学连接器200的配合,首先,第一光学连接器100的内壳体50插入到第二光学连接器200的罩部212中。然后,锁定臂55的锁定部55a撞击接合凸部215,并且锁定部55a在接合凸部215上滑动,使得锁定臂55朝向第二光学连接器200的内侧偏转。其后,当内壳体50的末端表面到达罩部212的最内侧部分时,如图9所示,锁定臂55从偏转恢复,并且锁定臂55的锁定部55a与第二光学连接器200的接合凸部215的背面接合。结果,第一光学连接器100与第二光学连接器200互相配合。
参考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2-190707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传统技术中,当第一光学连接器100与第二光学连接器200互相配合时,第二光学连接器200的罩部212的内壁引导第一光学连接器100的内壳体50的插入。
这里,当内壳体50插入到罩部212中时,内壳体50的锁定臂55朝向第二光学连接器200的内侧偏转,使得向下的载荷施加到内壳体50。当载荷以这种方式施加到内壳体50时,在罩部212的内壁上滑动的内壳体50的下壁表面的面积(后文中称为滑动面积)增大。滑动面积的这样的增大可能增大当内壳体50插入罩部212时在内壳体50与罩部212的内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摩擦力的这样的增大可能增大当内壳体50插入罩部212时的内壳体50的插入力。因此,存在插入力的损失可能增大的问题。
在传统技术中,由于需要抑制内壳体50在罩部212内部的晃动,所以在形成罩部212时要求高的尺寸精度。然而,由于罩部212的内壁具有大的面积,因此认为难以管理尺寸精度。因此,在罩部212内部,可能产生内壳体50的晃动,并且插头侧光纤的光轴与第二光学连接器200侧的透镜的光轴可能偏离。如此的光轴之间的偏离可能增大连接器配合状态下的光损失。
此外,在传统技术中,提高尺寸精度需要高精度的成型模具。这可能增加光学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13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