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样品板及自动进样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0536.9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8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湊浩之;井上隆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N35/02 | 分类号: | G01N35/02;G01N3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1 | 代理人: | 杨楷;毛立群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样品 自动 进样器 | ||
本发明的样品板具有排列有多个微孔的主平面。该样品板在所述主平面中未设置所述微孔的区域具有用于供取样针通过的多个贯通孔,设计所述微孔与所述贯通孔的位置,从而在使两块所述样品板各自的主平面彼此平行,且以规定的位置关系上下配置时,在下侧的所述样品板的所述微孔各自的正上方的位置配置有上侧的所述样品板的所述贯通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主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收容加入了试样的容器或试样本身的微孔的样品板,还涉及一种构成为使用取样针进入该样品板的所期望的微孔的自动进样器。
背景技术
在液相色谱仪的自动进样器中存在如下自动进样器:设置有用于设置样品板的样品支架,该样品板具有用于收容加入了试样的容器或试样本身的多个微孔。在这样的自动进样器中,通常将多个样品板以相互不重叠的方式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还存在将多个样品板在上下方向上多层地设置的自动进样器。在这样的自动进样器中,以上下重叠的方式配置样品板的状态下,由于无法使取样针进入设置在最上层的样品板以外的样品板,所以构成为根据需要使各样品板移动至取样针能够进入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67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将多个样品板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方式中,自动进样器的设置面积变大。另一方面,在将多个样品板在上下方向上多层地设置的方式中,需要用于使各样品板移动的机构,成本变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不增大成本地提高样品板在自动进样器中的可设置数。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样品板是具有排列有多个微孔的主平面的样品板。该样品板在所述主平面中的未设置所述微孔的区域具有用于供取样针通过的多个贯通孔,设计所述微孔与所述贯通孔的位置,从而在使两块所述样品板各自的主平面彼此平行,且以规定的位置关系上下配置时,在下侧的所述样品板的所述微孔各自的正上方的位置配置有上侧的所述样品板的所述贯通孔。
即,本发明的样品板中,即便将两块样品板上下配置,也能够经由设置在上侧的样品板的贯通孔使取样针进入下侧的样品板的微孔。
本发明的样品板优选为,在下表面侧具备突起,在将该样品板配置在另一个所述样品板的上侧时,该突起被插入至配置在下侧的所述另一个样品板的所述贯通孔。这样一来,通过将样品板的下表面侧的突起插入配置在其下侧的样品板的贯通孔,能够固定两块样品板的位置关系。
但是,在样品板的上表面,有时配置有用于密封微孔的上表面从而防止液体的蒸发的片材。这样的片材由硅等弹性材料构成,可以由取样针贯通。考虑有在样品板的上表面配置有这样的片材的情况下,难以将样品板的下表面侧的突起插入至配置在其下侧的样品板的贯通孔。因此,优选所述突起具有下端尖锐的形状。如果突起的前端尖锐,则能够以突起的前端将覆盖下侧的样品板的上表面的片材刺破。
此外,本发明的样品板优选为,在下表面侧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凸条部,在上表面侧设置有槽,在另一个所述样品板的下侧使样品板具有所述规定的位置关系上下重叠配置时,用于供配置在上侧的所述另一个样品板的所述凸条部嵌入。这样一来,容易使两块样品板具有规定的位置关系上下重叠地配置。
另外,在所述样品板的上表面被用于密封所述微孔的开口的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片材覆盖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片材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槽。这样一来,即使样品板的上表面被片材覆盖,也容易使两块样品板具有规定的位置关系上下重叠地配置。
也可以在覆盖所述样品板的上表面的片材上,在与所述贯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取样针通过的贯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05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对位置测量的载波选择
- 下一篇:用于治疗疼痛和疼痛相关病症的新丙胺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