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流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0422.4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8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雅史;铃木文规;武井健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H01F7/1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控制 装置 | ||
电流取得部(57)取得励磁电流。稳定控制部(59)将励磁电流的平均值保持在指令电流附近。目标判定部(62)在稳定控制时,判定目标电流是否已被变更。全接通控制部(63)在目标电流被变更为上升侧之后,在以控制转移周期到来的最初的定时使螺线管(43)成为全接通状态。全接通判定部(64)判定励磁电流是否成为了全接通阈值以上。第一全断开控制部(65)在励磁电流成为全接通阈值以上之后,在以通电切换周期到来的最初的定时使螺线管(43)成为全断开状态。第一全断开判定部(66)判定励磁电流是否成为了全断开阈值以下。控制转移部(69)在励磁电流成为全断开阈值以下之后,在以控制转移周期到来的最初的定时移至稳定控制。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7年9月25日提出申请的专利申请第2017-183324号,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控制电磁阀的螺线管的电流的电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控制螺线管的电流的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流控制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电流控制装置执行的电流控制模式中,有稳定模式与过渡模式。
稳定模式在目标电流恒定时执行。在该稳定模式中,以励磁电流的平均值与目标电流一致的方式,按规定的PWM周期反复进行电流的接通断开(即,通电·非通电)。
过渡模式在目标电流被变更时执行。在该过渡模式中,电流被全接通至目标电流为止,一旦达到目标电流,则以比稳定模式的PWM周期短的周期反复进行电流的接通断开,进行与稳定模式的PWM周期重新同步的准备。在变成了与稳定模式的PWM周期一致的定时时,进行向稳定模式的转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93414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然而,考虑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流控制技术应用于电磁阀。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过渡模式下电流被全接通之后,在目标电流时被断开。因此,在应用于电磁阀的情况下,阀芯无法达到所希望的超行程(overstroke)状态(即,用于实现高响应的适当位置),存在产生控制量的变动延迟的隐患。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当从过渡模式移至稳定模式时,存在直到变成与稳定模式的PWM周期一致的定时为止以相对较快的频率反复进行电流的接通断开的待机期间。因此,在应用于电磁阀的情况下,由于待机期间的电流振幅非常小,因此阀芯无法追随而无法维持阀芯的动摩擦状态。这导致阀芯的动作延迟,存在控制量的过冲变大的隐患。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控制量的响应性、并且能够抑制控制量的过冲的螺线管的电流控制装置。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以及第二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具备电流取得部、稳定控制部、以及目标判定部。
电流取得部取得螺线管的励磁电流。
稳定控制部进行稳定控制,该稳定控制以规定的接通断开周期反复进行在对螺线管通电后使其为非通电的动作,而将励磁电流的平均值保持在目标电流附近。
目标判定部在进行稳定控制时,判定是否按每个比接通断开周期短的规定的目标判定周期变更了目标电流。
第一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还具备全接通控制部、全接通判定部、全断开控制部、全断开判定部、以及控制转移部。
全接通控制部在目标电流被变更为上升侧之后,在以比接通断开周期短的规定的控制转移周期到来的最初的定时使螺线管成为始终通电的全接通状态。
全接通判定部在为全接通状态时,判定励磁电流是否成为了比目标电流大的全接通阈值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04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侧部结构
- 下一篇:用于光纤连接器的快速处理的传导加热组件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