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密封引导缸的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59397.8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4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楚尼奥·苏祖吉;沃尔弗拉姆·麦沃尔德;哈拉尔德·伯卡特;迈克尔·蒂施斯彻克;安德列亚斯·卡默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肯德隆(菲林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尹洪波 |
地址: | 德国菲林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引导 调节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装置(1),其具有至少一个挺杆组件(3、6),其中至少一个挺杆组件(3、6)包括挺杆(31、61)、至少一个引导缸(34、64)和极芯(44、74),其中挺杆(31、61)被布置成可沿纵轴线(30、60)在引导缸(34、64)中移动,其中,在引导缸(34、64)与极芯(44、74)之间布置有非磁性的连接衬套(43、73),其中引导缸(34、64)和极芯(44、74)通过连接衬套(43、73)沿纵轴线(30、60)间隔开地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调节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这种调节装置的机动车。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改变内燃机中的气门打开和/或气门打开时间的调节装置和/或一种用于停用内燃机的部分气缸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调节装置,特别是具有电磁操作致动器的调节装置,在机动车技术中用于打开和关闭柴油发动机和/或汽油发动机气缸的进气门和排气门,这些进气门和排气门将燃料混合物引入燃烧室并从燃烧室排出燃烧过的废气。为了实现内燃机尽可能高的效率,需要精确地调节气门的打开和关闭的时间点,这通过气门控制装置或气门传动机构来进行。这意味着在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中,通过打开和关闭进气和排气通道来控制阀的机构,从而控制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中的电荷交换。通常,气门由凸轮轴通过挺杆,摇臂或摇臂打开。气门由螺旋弹簧,气弹簧关闭或通过关闭凸轮可靠控制。凸轮轴由发动机曲轴驱动。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证明了所谓的滑动凸轮系统,该滑动凸轮系统具有带凹槽的凸轮轴,该凹槽被设置成围绕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延伸。所述凹槽可操作地连接至调节装置的挺杆的前端,其中在调节装置的操作状态中,至少挺杆的一个前端接合到凸轮轴中。这样的调节装置由一对可以彼此平行运动的挺杆组成,它们交替地接合到滑动凸轮轴的凹槽中并因此引起滑动凸轮轴的运动,由此致动气门。这种调节装置例如可以在DE 10 2011009327B4中找到。
现有技术的缺点已经证明,调节装置必须以复杂的方式密封,以防止润滑剂从凸轮轴壳体逸出。挺杆的密封总是伴随着摩擦。因此,挺杆的致动器性能更强并且相应地更重且更昂贵。因此,通常在调节装置中布置多个密封件,它们密封引导缸和壳体。
此外,已经证明,这种带有滑动凸轮轴和调节装置的滑动凸轮系统的组装非常复杂。调节装置和滑动凸轮轴必须相对于彼此精确定位。已经显示出,一方面,张紧力导致挺杆在引导套筒中倾斜或卡住,另一方面,在变形的情况下,密封件的密封作用减弱,润滑剂可能逸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现有技术的缺点,并提供一种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提供简化的密封概念,该密封概念生产成本低并且对变形不敏感。此外,该调节装置应易于安装且运行可靠。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调节装置来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其他有利的实施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挺杆组件,其中该至少一个挺杆组件包括挺杆、至少一个引导缸和极板,该挺杆被设置成能沿纵轴线移动地在引导缸中沿纵轴线从未操作状态移动到操作状态。操作状态对应于接合到凸轮轴的凹槽中的接合位置,而未操作状态对应于缩回到引导缸中的位置,其中不存在接合到凸轮轴的凹槽中。
根据本发明,在引导缸和极芯之间布置有非磁性的连接衬套,其中,引导缸和极芯通过连接衬套在纵轴线上间隔布置。极芯和引导缸由软磁性材料制成,而连接衬套由于非磁性特性而形成用于磁性支流的间隙。该连接衬套能够以形状锁合、材料锁合或力锁合的方式与极芯和引导缸连接。
此外,如果连接衬套由不锈钢制成,则是特别有利的。非磁性不锈钢例如是具有奥氏体结构的铬镍钢,易于加工,并且在所要求的薄壁设计中,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满足机械载荷,通常是类似冲击的载荷。
此外,已经证明特别有利的是,引导缸与极芯之间的距离与相应挺杆的工作行程相匹配。引导缸和极芯之间的距离应与挺杆的工作行程相对应,但与工作行程的偏差最大为±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肯德隆(菲林根)有限公司,未经肯德隆(菲林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93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