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健康设备用流路形成构件、健康设备用流路形成单元以及健康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58359.0 | 申请日: | 2018-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5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丽二;川端康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欧姆龙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向勇;宋晓宝 |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健康 备用 形成 构件 单元 以及 设备 | ||
1.一种健康设备用流路形成构件,其包括用于向被供给体供给流体的流路,设有位于所述流路的一端侧的第一开口部、位于所述流路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开口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连接路径,其中,
所述健康设备用流路形成构件具备:
设有所述连接路径的板状体;和
第一粘接层,其设有所述第一开口部,并以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流体供给源的流体路径连通的方式将所述板状体与流体供给源粘接,
在沿着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板状体排列的第一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口部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朝将所述连接路径投影的投影像的轮廓线保持间隔地配置于所述轮廓线的内侧,以使所述第一粘接层具有朝向所述轮廓线的内侧伸出的第一伸出部,
所述连接路径包括设于所述板状体的内部的主路径部、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主路径部的第一副路径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开口部和所述主路径部的第二副路径部,
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副路径部配置于所述主路径部的内侧,以使所述板状体具有规定所述第一副路径部,并且向所述主路径部的内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
所述第一伸出部被所述第一突出部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康设备用流路形成构件,其中,
还具备第二粘接层,其设有所述第二开口部,并以所述第二开口部与不同于所述流体供给源的被安装构件的流体路径连通的方式将所述板状体与该被安装构件粘接,
所述板状体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处于表里关系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
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第一主面侧,
所述第二粘接层设于所述第二主面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康设备用流路形成构件,其中,
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口部从所述轮廓线保持间隔地配置于所述轮廓线的内侧,以使所述第二粘接层具有朝向所述投影像的轮廓线的内侧伸出的第二伸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健康设备用流路形成构件,其中,
位于所述一端侧的一部分连接路径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随着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而顶端变细的顶端变细部。
5.一种健康设备用流路形成构件,其包括用于向被供给体供给流体的流路,设有位于所述流路的一端侧的第一开口部、位于所述流路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开口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连接路径,其中,
所述健康设备用流路形成构件具备:
设有所述连接路径的板状体;和
第一粘接层,其设有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并以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流体供给源的流体路径连通的方式将所述板状体与流体供给源粘接,
在沿着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板状体排列的第一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口部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朝将所述连接路径投影的投影像的轮廓线保持间隔地配置于所述轮廓线的内侧,以使所述第一粘接层具有朝向所述轮廓线的内侧伸出的第一伸出部,
所述连接路径包括设于所述板状体的内部的主路径部、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主路径部的第一副路径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开口部和所述主路径部的第二副路径部,
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副路径部配置于所述主路径部的内侧,以使所述板状体具有规定所述第一副路径部,并且向所述主路径部的内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
所述第一伸出部被所述第一突出部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健康设备用流路形成构件,其中,
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口部从所述轮廓线保持间隔地配置于所述轮廓线的内侧,以使所述第一粘接层具有朝向所述投影像的所述轮廓线的内侧伸出的第二伸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健康设备用流路形成构件,其中,
位于所述一端侧的一部分连接路径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随着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而顶端变细的顶端变细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83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热封隔液用纳米二氧化硅分散体
- 下一篇:PBCH加扰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