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6560.5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1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贵士;三宅景子;觉前安夫;寺田金千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02P3/00 | 分类号: | F02P3/00;F02P3/05;F02P15/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朴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装置 | ||
点火装置(10)具备:初级线圈(11),具有第一绕组(11a)以及与第一绕组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的第二绕组(11b);次级线圈(21),连接于火花塞(80),与初级线圈磁耦合;第一开关(31),使第一端子与接地之间的电气路径断开或连接;第二开关(32),使电源(90)与第二端子之间的电气路径断开或连接;第三开关(33),使电源与连接点之间的电气路径断开或连接;第四开关(34),使第二端子与接地之间的电气路径断开或连接;以及开关控制部(60),执行各开关的开闭控制,使各电气路径断开或连接。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7年8月3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编号2017-167115号,此处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使用于内燃机的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为了改善汽车用内燃机中的燃料消耗性能,正在推进与稀薄燃料的燃烧控制(稀薄燃烧发动机)或使燃烧气体向内燃机的气缸回流的EGR有关的技术的研究。针对这些技术,研究如下的持续放电方式:为了使混合气中包含的燃料有效地燃烧,在点火定时附近的固定时间使火花塞持续地产生火花放电。
作为持续放电方式的点火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点火装置。在该点火装置中,以从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向第二端子流过电流的方式进行初级线圈的通电,之后,通过进行通电切断,在火花塞中使主点火开始。然后,以从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向第一端子(相反方向)流过电流的方式进行初级线圈的通电,从而在次级线圈中,向与使主点火开始时流过的电流(二次电流)相同的方向依次追加而流过电流。由此,在火花塞中维持火花放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33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点火装置中,为了不使用升压电路地使次级线圈产生能够在火花塞中维持火花放电的大小的二次电压,需要增大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匝数比。例如,需要使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匝数比为几百倍。
然而,在增大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匝数比的情况下,在开始火花放电时,次级线圈中产生的二次电流降低,点燃性变差,本申请公开者着眼于这一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点燃性降低并且适当地维持火花放电的点火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手段是使火花塞产生火花放电的点火装置,具备:初级线圈,具有第一绕组以及与所述第一绕组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的第二绕组,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绕组而言位于与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之间的连接点相反的一侧的第一端子、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绕组而言位于与所述连接点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子;次级线圈,连接于所述火花塞,与所述初级线圈磁耦合;第一开关,相对于所述初级线圈设于所述第一端子侧,使所述第一端子与接地之间的电气路径断开或连接;第二开关,相对于所述初级线圈设于所述第二端子侧,使电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气路径断开或连接;第三开关,相对于所述第二绕组设于所述连接点侧,使电源与所述连接点之间的电气路径断开或连接;第四开关,相对于所述第二绕组设于所述第二端子侧,使所述第二端子与接地之间的电气路径断开或连接;以及开关控制部,执行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的开闭控制,使各电气路径断开或连接。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使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闭合而从初级线圈(第一绕组以及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子侧向第一端子侧流过电流之后,使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断开而使向初级线圈的通电切断,从而能够使次级线圈产生二次电压,使火花塞产生火花放电。另外,在产生火花放电之后,通过使第三开关以及第四开关闭合,能够向第二绕组通电。此时,从连接点侧向第二端子侧流过电流。由此,能够向与流过次级线圈的二次电流相同的方向重叠地流过电流,能够使火花放电维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65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