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流感药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880055435.2 | 申请日: | 2018-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5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安井文彦;小原道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益财团法人东京都医学总合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35/17 | 分类号: | A61K35/17;A61K35/76;A61K39/145;A61K39/275;A61K39/395;A61K45/00;A61P3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沈雪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感 药物 | ||
本发明提供用于预防或治疗流感的药物,其包含重组痘苗病毒或灭活的流感病毒,所述重组痘苗病毒在痘苗病毒DIs株的基因组中包含表达启动子和编码来自流感病毒的蛋白质的DNA的全部或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作为流感发病原因的流感病毒感染的发病的预防及治疗药。
背景技术
季节性流感每年冬季流行,报告了会产生10~20%人口的患者。其病原体为A/H1N1、A/H3N2、或B型流感病毒,但其抗原性每年稍有改变,因此需要制造符合其流行预测株的疫苗。另一方面,作为新型流感,有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禽流感。特别是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HPAIV)在1997年报告了最初的感染患者,2003年以后,以中国、东南亚、中近东地区为中心感染者增多。目前,报告了800人以上的感染病例和相当于其约50%的450人以上的死亡病例。现在,作为H5N1 HPAIV用疫苗,对于4个进化枝(Clade 1、2.1、2.2、2.3),以使用孵化鸡卵进行感染、增殖而成的病毒的全颗粒灭活病毒疫苗的形式储备了预测其流行株而制备的大流行前(pre-pandemic)疫苗。
但是,H5N1 HPAIV对孵化鸡卵的感染的致死性高、病毒产量低,因此存在难以大量制备等问题。实际上,对于日本制造、储备的H5N1 HPAIV用大流行前疫苗,从2008年至2009年进行了以下3个临床试验:以6000人规模实施的“安全性试验”、以200人为对象的“初次接种试验”、以及已经完成首期的以200人为对象的“加强接种试验”。对于安全性,得到了在预测范围内的见解。另一方面,在对于已经在“越南株”的H5N1疫苗中完成首期的受试者用作为不同疫苗株的印度尼西亚株或安徽株进行了接种的“加强接种试验”中,尽管确认了交叉反应性,但在以3周间隔利用同一疫苗进行了2次接种的“初次接种试验”中,报告了对不同病毒株的中和抗体诱导不足。另外,在使用了小鼠模型的防御感染实验中,报告了在实验室水平利用同样的方法制备的这4种疫苗种,特别是Clade 2.2及2.3的亚型之间的交叉反应性低,无法完全抑制致死性(非专利文献1)。因此,只是对流行株进行预测而制备的疫苗,因此在对实际上流行的毒株能否发挥疫苗效果方面仍存在诸多不明确的地方。
现在,作为流感治疗药,虽然有抑制对流感病毒出芽很重要的神经氨糖酸苷酶(NA)作用的达菲及瑞乐砂,但由于在发病后48小时以内给药是非常重要的等原因,其效果受到限制。此外,已经开发了NA抑制剂的静注剂。另外,虽然作为流感病毒聚合酶抑制剂的Avigan(法匹拉韦)于2014年3月在日本国内获准制造销售,但应厚生劳动大臣的要求进行制造及供给,附带有不能向普通消费者销售等条件。
基于这样的现状,对于难以进行流行预测的流感病毒,强烈希望确立能够广泛且长期发挥效果的预防药及治疗药。
在各种疫苗当中,活疫苗是最有效的疫苗之一,通常已知新病毒的减毒疫苗开发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目前为止,本发明人等开发的狂犬病病毒用或牛瘟用的重组痘苗病毒(RVV)已经在野外试验等中证实了可发挥优异的感染发病预防效果(非专利文献2)。另外,对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已经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已知作为其病原体的SARS-CoV的cDNA的重组痘苗病毒,确认了是具有优异的预防效果和能够再次给药的制剂(非专利文献3)。另外,对于H5N1 HPAIV,也成功地制备了具有H5N1 HPAIV的HA的cDNA的重组痘苗病毒,确认了是显示出优异的预防效果的制剂(非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38742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uarakami S.et al.,Cross-clade protective immunity ofH5N1 influenza vaccines in a mouse model.,Vaccine,vol.26(50),p.6398-6404,20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益财团法人东京都医学总合研究所,未经公益财团法人东京都医学总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54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形药剂溶解装置
- 下一篇:多链路聚合信令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