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2394.1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2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裵东训;朴孝镇;洪锡显;裵峻晟;李范君;林大凤;许津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50/105;H01M50/342;H01M4/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伟;王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二次 电池 方法 | ||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形成步骤,用于将电极组件和电解质容纳到具有容纳部的电池壳体的主体中,并且在电池壳体中形成气穴部,在气穴部中形成有从容纳部延伸到外部的通道,以排放容纳在容纳部中的内部气体;安放步骤,用于将电池壳体安放在支撑块上,以支撑电池壳体,支撑块的侧表面上具有倾斜部;以及气体排放步骤,挤压主体以经由电池壳体中的气穴部而排放容纳在容纳部中的气体,其中,在安放步骤中,电池壳体的主体安放在支撑块的倾斜部上,并且气穴部被弯曲以被安放在支撑块的顶表面上。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12月15日提交的第10-2017-0173120号韩国专利申请、2017年12月15日提交的第10-2017-0173121号韩国专利申请以及2018年11月26日提交的第10-2018-014772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这些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不同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是可再充电的,并且紧凑尺寸和高容量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当前,正对可再充电电池进行许多研究。随着技术发展以及对移动装置的需求增长,对作为能源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正迅速增长。
根据电池壳体的形状,可再充电电池分为硬币型电池、圆柱型电池、棱柱型电池和袋型电池。在这样的二次电池中,安装在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是具有如下结构的可充电且可放电的发电装置,即:其中电极和分隔物被堆叠。
电极组件可大致分为果冻卷型电极组件、堆叠型电极组件和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在果冻卷型电极组件中,分隔物被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正极和负极中的每一个被设置为涂覆有活性材料的片材形式,然后正极、分隔物和负极被缠绕在一起;在堆叠型电极组件中,多个正极和负极以及它们之间的分隔物依序堆叠;在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中,堆叠型单位单体与具有较长长度的分隔膜缠绕在一起。
近来,在袋型电池中,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被内置于作为铝层压片而提供的袋型电池壳体中,袋型电池由于较低制造成本、较小重量、易于形状变形等而引起较多关注,因此,袋型电池的使用正逐渐增加。
然而,当根据现有技术来制造二次电池时,在将二次电池的内部气体排放到外部的排气过程中,因为是在二次电池平置的状态下移除气体,所以存在容纳在二次电池中的电解质与气体一起排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容易排放二次电池的内部气体。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排放二次电池的内部气体时防止容纳在二次电池中的电解质与内部气体一起排放。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排放二次电池的内部气体时防止由于容纳在二次电池中的电解质与内部气体一起排放而污染二次电池。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形成步骤,将电极组件和电解质容纳到具有容纳部的电池壳体的主体中,并且在电池壳体中形成气穴部,在所述气穴部中形成从容纳部延伸到外部的通道,以排放容纳在容纳部中的内部气体;安放步骤,将电池壳体安放在支撑块上以支撑电池壳体,支撑块的侧表面上具有倾斜部;以及气体排放步骤,挤压主体以经由电池壳体中的气穴部而排放容纳在容纳部中的气体,其中,在安放步骤中,电池壳体的主体安放在支撑块的倾斜部上,并且气穴部被弯曲以被安放在支撑块的顶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新能源,未经株式会社LG新能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23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