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2139.7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2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堀井拓人;江泽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6B1/06 | 分类号: | B06B1/06;G06F3/01;G06F3/02;G06F3/041;H01L41/04;H01L41/047;H01L41/053;H01L4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组件 | ||
振动组件(10)中,控制部(60)的传感器电路(61)的第一极(62)与第一压电元件(32A)的第一外部电极(38a)电连接,第二极(63)与第一压电元件(32A)的第二外部电极(38b)电连接,驱动电路(64)的第一极(65)与第二压电元件(32B)的第一外部电极(38a)电连接,第二极(66)与第二压电元件(32B)的第二外部电极(38b)与电连接。对传感器电路(61)仅施加伴随由于第一压电元件(32A)的挠曲而产生的电动势的较小的电压。另外,对驱动电路(64)仅施加对第二压电元件(32B)施加的较大的驱动电压。因此,控制部(60)中不需要额外设置开关电路等,可由简单的控制电路构成控制部(60)。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振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使压电元件反复伸缩并将该伸缩转换成振动的技术。下述引用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振动组件,其具备检测利用手指按下叠加层时的压力,并且使叠加层产生可触知的振动的片状的压电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277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301882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现有技术的振动组件中,为了实现上述的功能,需要检测由于压电元件的挠曲产生的电动势的传感器电路和相对于压电元件施加预定的驱动电压的驱动电路。
但是,与传感器电路中的电动势的电压值(例如数伏特)相比,驱动电路中施加的驱动电压的电压值(例如数十~数百伏特)较大,需要避免驱动电路的高电压的电流流入至传感器电路的情况。为此,如图8所示,需要额外设置切换传感器电路和驱动电路的开关电路,或额外设置另一保护电路,在该情况下,可引起控制振动组件的控制电路复杂化。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控制电路的简化的振动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振动组件,其具备:振动器件,其具有片状的第一压电元件、相对于该第一压电元件平行地延伸的片状的第二压电元件、在一主面配置第一压电元件并且在另一主面配置第二压电元件的振动板;控制部,其具有检测第一压电元件中产生的电动势的传感器电路、在该传感器电路中检测到电动势时对第二压电元件施加驱动电压的驱动电路,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各自具有在振动板的厚度方向上由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夹持压电体的结构,传感器电路的第一极与第一压电元件的第一外部电极电连接,第二极与第一压电元件的第二外部电极电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一极与第二压电元件的第一外部电极电连接,第二极与第二压电元件的第二外部电极电连接。
所述振动组件中,对传感器电路仅施加伴随由于第一压电元件的挠曲产生的电动势的较小的电压,对驱动电路仅施加对第二压电元件施加的较大的驱动电压。因此,控制振动组件的控制部中不需要额外设置开关电路等,能够利用简单的控制电路构成控制部。
另一方式的振动组件中,振动板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位于振动板侧的第一压电元件的第二外部电极和第二压电元件的第二外部电极与振动板电连接,传感器电路的第二极和驱动电路的第二极连接于振动板。在该情况下,关于传感器电路的第二极和驱动电路的第二极的连接部位,设计自由度提高。
另一方式的振动组件中,还具备:板状的第一壳体部,其相对于振动板平行地延伸;板状的第二壳体部,其相对于该第一壳体部平行地延伸,振动器件配置于第一壳体部的第二壳体部侧,并且由第二壳体部支承,第一压电元件的第一外部电极与第一壳体部的第二壳体部侧的主面相接触。在该情况下,在利用第一压电元件和传感器电路检测到相对于第一壳体部的接触时,能够利用驱动电路使第二压电元件伸缩并使振动板产生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2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