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2062.3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8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泷本征宏;佐藤庆一;林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7/09 | 分类号: | G02B7/09;G02B27/64;G03B5/00;G03B13/36;H04N5/225;H04N5/232;G03B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驱动 装置 摄像机 模块 搭载 | ||
本发明提供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通过使可动部沿着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来对抖动进行修正,并且构成为,具备:固定部,从可动部向光轴方向的成像侧间隔开;罩,至少在光轴方向的受光侧遮盖可动部;以及多根吊线,相对于固定部,以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能够位移的方式支撑可动部,多根吊线的一端固定于固定部,另一端固定于可动部,可动部具备:减震材料,由粘性流体构成且以与吊线接触的方式配置;阻挡器凸部,在受光侧的面上,向光轴方向突出地设置于固定有吊线的另一端的部分的附近,且顶端与罩的内表面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以及止流部,能够阻止减震材料朝向阻挡器凸部的顶端的流动。由此,减震材料难以附着于阻挡器凸部的顶端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设置为即使在静止图像的拍摄时存在手抖(振动),也能够防止成像面上的图像模糊以进行清晰的拍摄的透镜支架驱动装置,以往提出了各种方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手抖修正装置,该手抖修正装置通过将自动聚焦(AF)用透镜驱动装置用的永磁体也兼用作手抖修正装置用的永磁体,能够实现小型且低高度化。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手抖修正装置中,在也作为自动聚焦用透镜驱动装置的OIS可动部的背面侧,从OIS可动部向光轴方向上的一方侧间隔开地配置OIS固定部。在这样的OIS固定部的外周部固定多根吊线的一端(下端)。多根吊线的另一端(上端)牢固地固定于OIS可动部。
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手抖修正装置中,多根吊线的一端(下端)固定于OIS固定部中保持OIS用线圈的线圈基板的四角。另外,在OIS可动部的磁铁支架的光轴方向上的另一方侧的面(正面侧的面)上,在固定有各吊线的另一端的部分的周围设置阻挡器凸部。这样的阻挡器凸部的顶端面隔着规定的间隙而与罩的内表面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由此,OIS可动部向光轴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位移被限制于上述间隙的范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55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上述那样的手抖修正装置中,以包围各吊线的方式在可动部中配置有减震材料。这样的减震材料抑制各吊线的不必要的共振(高阶的共振模式)的产生。
然而,若上述减震材料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而附着于上述阻挡器凸部的顶端面和罩的内表面,则所附着的减震材料成为抖动修正时的OIS可动部的位移的阻碍,抖动修正的精度有可能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减震材料难以附着于阻挡器凸部的顶端面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个形态通过使保持透镜筒的可动部沿着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来对抖动进行修正,该透镜驱动装置具备:固定部,从可动部向光轴的方向的成像侧间隔开配置;罩,至少在光轴的方向的受光侧遮盖可动部;以及多根吊线,相对于固定部,以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能够位移的方式支撑可动部,多根吊线沿着光轴的方向延伸,一端固定于固定部,另一端固定于可动部,可动部具备:减震材料,由粘性流体构成且以与多根吊线接触的方式配置;阻挡器凸部,在受光侧的面上,以向光轴的方向突出的状态设置于固定有吊线的另一端的部分的附近,且顶端与罩的内表面在光轴的方向上相对;以及止流部,能够阻止减震材料朝向阻挡器凸部的顶端的流动。
本发明的摄像机模块的一个形态具备: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部,通过透镜筒保持于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以及摄像部,对通过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本发明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个形态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具备:上述的摄像机模块;以及控制部,对由摄像机模块获得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美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美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2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