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侧行反馈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1855.3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9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维普尔·德赛;菲利普·萨特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0 | 分类号: | H04W4/4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反馈 系统 方法 | ||
在某些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第一移动设备获得数据包,并从第一资源集中确定控制资源,上述控制资源用于发送与该数据包相关的调度信息。上述控制资源包括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SCCH)。该方法包括第一移动设备从第二资源集中确定与数据包相关且与控制资源有关的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资源。该调度信息包括用于发送数据包的发送信息和ACK/NACK资源的指示。该方法包括:第一移动设备向第二移动设备在控制资源上发送调度信息和在由调度信息包括的发送信息指示的资源集上发送数据包;以及第一移动设备监听由第二移动设备在ACK/NACK资源上发送的ACK/NACK。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8月10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侧行反馈的系统和方法”、申请号为62/543,744的美国临时申请和于2018年8月9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侧行反馈的系统和方法”、申请号为16/059,998的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并且在特定实施例中涉及用于侧行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移动设备以各种方式彼此通信。例如,移动设备可以通过位于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一个或多个基站)彼此通信。附加地或替代地,移动装置可直接彼此通信。当今使用的一种无线通信标准是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标准,其提供移动设备通信的多种机制。例如,在LTE中,移动设备可以经由下行接口从基站接收数据。在另一示例中,在LTE中,移动设备可以经由上行接口向基站传输数据(例如,以便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其他移动设备接收)。在另一示例中,在LTE中,移动设备可以经由侧行接口直接与一个或多个其他移动设备通信。
发明内容
在某些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第一移动设备获得数据包,并从第一资源集中确定控制资源,上述控制资源用于发送与该数据包相关的调度信息。上述控制资源包括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该方法包括第一移动设备从第二资源集中确定与数据包相关且与控制资源有关的应答(acknowledgement,ACK)/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资源。该调度信息包括用于发送数据包的发送信息和ACK/NACK资源的指示。该方法包括:第一移动设备在控制资源上向第二移动设备发送调度信息,并在由调度信息包括的发送信息指示的资源集上向第二移动设备发送数据包;以及第一移动设备在ACK/NACK资源上监听由第二移动设备发送的ACK/NACK。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设备是车载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设备在控制信道上向第二移动设备发送调度信息包括:第一移动设备在PSCCH上广播与数据包相关的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作为侧行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广播。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由发送信息指示的资源集上发送数据包包括:将数据包组播到包括第二移动设备的移动设备组。
某些实施例包括:对在ACK/NACK资源上接收的ACK/NACK的数量进行计数,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接收的ACK/NACK的数量以及该移动设备组中的移动设备的数量来重传数据包。
某些实施例包括:第一移动设备在ACK/NACK资源上从第二移动设备接收ACK或NACK;根据ACK或NACK确定组成员标识符(ID);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检查组成员ID和组成员ID列表,将组成员ID添加到组成员ID列表。某些实施例包括:响应于确定组成员ID在组成员ID列表上,重置与组成员ID对应的计数器;递减与该组成员ID列表上的第二组成员ID相对应的第二计数器;以及响应于第二计数器达到零,从组成员ID列表中移除第二组成员I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1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