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用Cu合金接合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1715.6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8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小山田哲哉;宇野智裕;山田隆;小田大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日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60 | 分类号: | H01L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共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86 | 代理人: | 张嵩;薛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cu 合金 接合 | ||
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用Cu合金接合线,其能够满足高密度LSI用途的要求。半导体装置用Cu合金接合线的特征在于,在线表面的结晶方位中,相对于与包含线中心轴的一个平面垂直的方向的角度差为15度以下的<110>结晶方位的存在比率以平均面积率表示为25%以上7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半导体元件上的电极和外部导线等电路布线基板的布线进行连接的半导体装置用Cu合金接合线。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对半导体元件上的电极与外部导线之间进行接合的半导体装置用接合线(以下,称为“接合线”),主要使用线径15~50μm左右的细线。接合线的接合方法一般是超声波并用热压接方式,使用通用接合装置、以及使接合线通过其内部以用于连接的劈刀(capillary)夹具等。接合线的接合工艺如下:利用电弧热量输入来加热熔融线前端,并利用表面张力形成球(FAB:Free Air Ball:自由空气球)后,在加热到150~300℃的范围内的半导体元件的电极上压接接合该球部(以下,称为“球接合”),接着,在形成了线弧后,将线部压接接合(以下,称为“楔接合”)到外部导线侧的电极上,从而完成。
接合线的材料迄今为止金(Au)是主流,但最近开始使用铜(Cu)。使用Cu的接合线电导率高、廉价,因此被用于各种半导体封装。使用Cu的接合线可以大致划分为在Cu的表面具有Pd或Au等的涂层的接合线(下面,多层Cu线)和没有涂层的接合线(下面,单相Cu线)。多层Cu线由于抑制单相Cu线的技术问题即线表面的铜氧化等,在使用性能方面优点很多。因此,多层Cu线被较多采用在特别是线径细、性能要求严格的高密度LSI用途中。另一方面,单相Cu线由于比多层Cu线便宜,发挥其成本优势,主要以线径粗、性能要求相对低的功率装置用途为中心被采用。
近年来,对接合线的低成本化要求提高,即使在最先进的高密度LSI中,也在研究单相Cu线的使用。最先进的高密度LSI安装接合线的数量多,通过替换为便宜的单相Cu线从而能够享受低成本化的优点。由于接合装置的高精度化或高功能化,作为高密度LSI的要求性能的球形成性或环的直进性等性能得到改善,应用单相Cu线的可能性正在扩大。但是,为了将单相Cu线应用于高密度LSI,仍然存在要克服的技术问题,特别是楔接合工序中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熔融铜铂合金在高纯度铜(Cu)中含有铂(Pt)0.1~2.0质量%,作为非金属元素含有硫黄(S)1~10质量ppm,氧(O)10~150质量ppm,磷(P)1~5质量ppm,用熔融铜铂合金通过连续铸造形成线料的过程中,通过偏析形成不含铂的铜极薄层,在大气环境中被氧化,在拉丝加工后的线表层形成6~2nm的氧化膜。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铜接合线,其特征在于,Cl的含量为2质量ppm以下,包含2质量%以上7.5质量%以下的Au,剩余部分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由此,公开了铜线表面也不易氧化从而得到十分良好的楔接合性。这样,公开了一种技术,其通过添加元素的种类或浓度的合理化,或氧化膜厚度的控制,改善单相Cu线的楔接合部的接合强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02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37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图1的A所示,通过在电极102楔接合线部100所形成的楔接合部104一般具有扇形的变形部105。相对于此,如图1的B所示的楔接合部106那样,有时会产生具有剥落的变形部107。剥落是在楔接合工序中,施加超声波和荷重,使接合线呈扇形变形,接合于电极的区域的一部分在掀起接合线时剥离不良。剥落虽然在Au线或多层Cu线中也确认到其发生,但是通过超声波或荷重等接合条件的合理化,能够将其的发生频率降低到实际应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日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日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17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