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泡罩包装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51107.5 | 申请日: | 2018-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7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田口幸弘;和手久直;小田将藏;太田英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CKD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5B57/00 | 分类号: | B65B57/00;B29C51/10;B29C51/26;B65B9/04;B65B57/02;B65B57/06;B65B57/10;G01B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6 | 代理人: | 刘卓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泡罩包 装机 | ||
提供一种泡罩包装机,其可使具有良好的气体隔绝性的袋部维持在更长的期间,更加确实地形成该袋部。PTP包装机(11)包括:袋部形成装置(16),其用于相对带状的容器膜(3)形成具有底部和侧部的袋部(2);照明装置(50),其在上述袋部形成装置(16)的下游,至少对袋部(2)照射规定的电磁波;摄像头(51),该摄像头(51)可获得基于至少透过袋部(2)的电磁波的透射图像数据;侧部状态检测机构(52),其根据通过摄像头(51)获得的透射图像数据,检测涉及侧部的厚度的状态。袋部形成装置(16)以可调节底部和侧部的相应的厚度的平衡的方式构成,其动作根据侧部状态检测部(52)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接纳规定的内容物的泡罩片的泡罩包装机。
背景技术
泡罩片包括:容器膜,该容器膜形成有接纳片剂、胶囊等的内容物的袋部;外罩膜,该外罩膜按照密封袋部的开口侧的方式安装于该容器膜上。
泡罩片通过泡罩包装机而制造。泡罩包装机包括:袋部形成机构,该袋部形成机构在带状的容器膜上形成袋部;填充机构,该填充机构在袋部中填充内容物;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在容器膜上安装带状的外罩膜;冲压机构,该冲压机构通过冲压在容器膜上安装有外罩膜的带状的泡罩膜,获得泡罩片。
作为袋部形成机构,包括利用平板式压缩空气成形法、插入压头(plug)成形法。平板式压缩空气成形法为下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第1模和第2模夹持经过加热软化的容器膜,该第1模具有与袋部相对应的形状的凹部,该第2模具有空气供给用的孔,然后,将高压的空气供给到第2模的上述孔中,使容器膜膨胀到上述凹部侧,由此形成袋部。插入压头成形法为下述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第1模和第2模夹持经过加热软化的容器膜,然后,使设置于第2模上的凸状的插入压头突出,将其插入到开设于第1模中的孔中,由此,形成与插入压头相对应的形状的袋部。
另外,近年,为了谋求袋部的底部的薄壁化,人们提出有利用上述两种成形法的袋部形成机构(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该袋部形成机构包括:第1模,该第1模具有供给空气的孔(空气供给孔);第2模,该第2模夹持容器膜,具有与空气供给孔相对的插孔;插入压头,该插入压头可在相对插孔而升降的状态设置。
在通过该袋部形成机构形成袋部时,首先,一边通过2个模而夹持经过加热软化的容器膜,一边将插入压头设置于规定的中间停止位置,由此,处于插入压头的前端面与容器膜离开的状态。在此方面,通过将高压的空气供给到空气供给孔,使容器膜中的袋部的形成预定部膨胀到插入压头侧。此时,形成预定部膨胀到处于通过插入压头而支承的状态。然后,接着移动插入压头,通过该插入压头,朝向与该膨胀方向相反的一侧按压形成预定部。接着,最终地,将插入压头移动到相对第2模而突出的位置,通过反转形成预定部的膨胀方向,形成袋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1117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袋部形成机构中,在生产泡罩膜的期间,具有袋部的底部和侧部的相应的厚度的平衡非有意地破坏的危险。其结果是,具有袋部的一部分的壁过薄,导致袋部的气体隔绝形的降低的危险。特别是,其壁通常比底部薄的侧部具有其壁过薄的危险。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罩包装机,其可抑制底部和侧部的相应的厚度的平衡非故意地破坏的情况,使具有良好的气体隔绝性的袋部维持在更长的期间,更加确实地形成该袋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下面,分项地对适合于解决上述目的的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另外,根据需要,在对应的技术方案的后面,记载有特有的作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KD株式会社,未经CKD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11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