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分析瓶与色谱试剂显色结果匹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49653.5 | 申请日: | 201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8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伊恩·伊恩彼得威廉法伊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恩·伊恩彼得威廉法伊夫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J3/52;G01N21/03;G01N21/25;G01N2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艳;臧建明 |
地址: | 澳大利亚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分析 色谱 试剂 显色 结果 匹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比色反应指示样本中存在物质的系统,包括:一个装有试剂并可以通过可拆卸瓶盖封闭的试剂瓶;以及一个与试剂瓶连接的标签,该标签包括用于指示样本中存在物质的可视指示剂,其中,当将样本与试剂瓶中的试剂混合时,混合物基于样本中物质的属性而改变为特定颜色,并且如果每种物质在样本中,则每种可视指示剂对混合物的颜色进行着色,使得混合物的颜色与可视指示剂的颜色之间呈对应关系,表明该可视指示剂所指示的物质存在于样本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比色试剂的一次性分析瓶,以及一种耦合到该瓶的颜色结果匹配系统。
背景技术
一次性试纸条和试剂瓶等一般是最常用的快速检测物质和/或杂质检测设备,用于识别实验室环境内外的水、食品、药品和其他物质中是否有杂质存在。比色法试剂通常与这类快速物质/杂质检测设备一起配套使用。习惯上,色度测试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使用者的测试方法和经验。例如,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比色分析中颜色反应的强度和速度,从样本中识别出物质的存在和/或估计该物质的数量。测试人员也可以通过将观察到的颜色与手持的颜色强度图进行比较来做出估计,以识别该物质和/或其数量。这种物质的鉴定和量化方法容易受到人为误差的影响。
现有的这种快速物质检测装置/方法还有其它缺点。如上所述,这种方法无法提供一种用户友好型的检测方法或界面,以分析或解释比色试验结果。此外,测试人员还必须处理并手动测量比色试剂的数量,而这些比色剂通常含有害物质。而且,为了鉴定一种物质并估计其数量,要求测试人员同时观察性质上对时间敏感的颜色变化反应和颜色强度图。
在这种比色试验中,危险的比色试剂通常用于多个面板反应序列中,以准确识别出一种物质。因此,为了得到最准确的结果,测试人员需要使用不同的比色试剂进行多次测试,以获得更高的比较结果覆盖率。因此,结果的准确性与测试人员健康风险增加相关,这是由手动处理比色试剂形式的危险物质以及潜在的被测样本所带来的固有风险。
采用上述多步骤序列来提高试剂结果的选择性,并因此通过减少检测人员在识别未知物质时可供选择的总数量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更多的测试可以确保更好的准确性,然而,更多的测试会为测试人员带来更高的风险。
由于需要观察比色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来确保其准确性,因此影响测试人员观察颜色变化能力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影响比色分析。因此,优化和控制环境条件(如照明)可以提高测试人员观察颜色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这一点至关重要。
与这种快速物质或杂质检测方法和装置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涉及以不同时间间隔储存样本以供进一步分析的问题。此外,目前的方法和设备没有提供在反应发生时所包含的比色反应过程,也没有提供由此产生的混合物。现有的方法和装置也不能提供回收的反应试剂和样本溶液,因为这种溶液通常是有害的并且呈液态。
本发明旨在寻求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困难,或者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替代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比色试剂的一次性分析瓶和颜色结果匹配系统,以提高使用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进行比色检测的准确性。本发明还是用户友好且便携的颜色结果匹配系统。
第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比色反应指示样本中存在物质的系统,包括:一个装有试剂并可以通过可拆卸瓶盖封闭的试剂瓶;以及一个与试剂瓶连接的标签,该标签包括用于指示样本中存在物质的可视指示剂。当将样本与试剂瓶中的试剂混合时,混合物基于样本中物质的属性而改变为特定的颜色,并且每个可视指示剂都会对混合物的颜色进行着色,与相应的物质在样本中时混合物的颜色一致,使得混合物的颜色与可视指示剂的颜色之间呈对应关系,表明该可视指示剂所指示的物质存在于样本中。
更重要的是,试剂瓶是透明的;并且标签至少有一部分是透明的,使得测试人员可以通过标签直接观察试剂瓶中的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混合物的颜色。这使得测试人员能够直观地评估混合物的颜色是否与其中一个可视指示剂的颜色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恩·伊恩彼得威廉法伊夫,未经伊恩·伊恩彼得威廉法伊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96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