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用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880049180.9 | 申请日: | 2018-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4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河村光章;田中雅彦;五十岚幸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塚制药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K8/60 | 分类号: | A61K8/60;A61K31/7064;A61P17/00;A61P17/02;A61P37/08;A61P43/00;A61Q1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用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含有尿苷的磷酸酯或其生理上允许的盐作为用于保湿、抗皱、抗松弛、创伤治疗、防脱发、育发或预防/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成分的外用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保湿、抗皱、抗松弛、创伤治疗、防脱发、育发、特应性皮炎的预防/治疗、细胞增殖促进、及透明质酸产生促进的外用组合物。进而,本申请涉及提高皮肤的保湿的方法、抑制皱纹的方法、抑制松弛的方法、治疗创伤的方法、防脱发的方法、促进育发的方法、预防/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法、促进细胞的增殖的方法、及促进透明质酸的产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原本具备保湿功能,皮肤表面的皮脂膜防止水分从体内蒸腾,另外,皮肤中的氨基酸、无机盐类等天然保湿因子保持住皮肤内部的水分。然而,若皮肤老化或持续处于干燥状态,则皮脂、天然保湿因子的量减少而皮肤的保湿功能衰退。
作为天然保湿因子之一的透明质酸是β-D-N-乙酰葡糖胺与β-D-葡萄糖醛酸交替结合而成的直链状的高分子多糖,具有较高的水分保持能力。皮肤具有自外侧起依次为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的层状结构。透明质酸主要由存在于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和存在于真皮的成纤维细胞产生,填充表皮的细胞外空间、真皮的网状结构,且与细胞的功能维持、皮肤的恒常性维持密切相关。皮肤中尤其在真皮中富含,因生理性老化而皮肤的透明质酸量减少。
透明质酸在众多的化妆品等中作为代表性的保湿成分而被使用。另外,透明质酸除了其较高的保水能力之外,尽管尚未阐明其全貌,但报道其具有促进组织再生等的多种功能,进而用于例如皱纹和松弛的治疗(非专利文献1和2)、创伤的治疗(非专利文献3和4)、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非专利文献5)等多种用途。
已知分子量为500以下对于经皮吸收是理想的,但通常配混在化妆品等中的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100万以上,即使涂布于皮肤也难以传递至皮肤内。即,虽然含有透明质酸的外用剂能使皮肤表面保湿,但无法提高皮肤内部的保水能力。因此,例如,虽然含有透明质酸的外用剂对于表皮性皱纹是有用的,但无法期待对真皮性皱纹有效果,针对真皮性皱纹进行了直接向皮肤内注入透明质酸之类的侵入式方法(非专利文献1)。
开发了提高皮肤的透明质酸产生能力本身的化妆品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乙酰葡糖胺、葡萄糖醛酸等为促进透明质酸产生的物质。然而,这些文献中公开的仅仅是针对作为表皮的最外层的角质层的效果,而并未证实大多数透明质酸所具有的针对真皮的效果。
为了能够根据使用者的状态来开发外用剂,强烈期望增加透明质酸产生促进物质的种类、特别是除了皮肤表皮之外对皮肤真皮的细胞也具有效果的透明质酸产生促进物质。
毛囊真皮乳头细胞被称为育发信号的指挥塔,是护发研究的核心所在。关于育发/脱发,一直以来积累了许多着眼于毛囊真皮乳头细胞的研究,已知毛囊真皮乳头细胞增殖促进可带来增发效果。尽管基于毛囊真皮乳头细胞增殖促进作用已经开发出了它们的试剂(例如专利文献6和7),但仍然需要新的育发促进剂、防脱发剂。
尿苷单磷酸为核苷酸中的一种,为尿苷的磷酸酯。
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中虽然公开了将尿苷单磷酸作为其它有效成分的增强剂而使用,但这些文献中均未公开尿苷单磷酸单独作为有效成分而发挥作用。
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用尿苷对角膜实质细胞进行处置时,促进了透明质酸的产生。该专利文献是涉及干眼综合征的预防/治疗用组合物的发明,并非以皮肤的透明质酸产生促进为对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5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883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3/084485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5/034902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塚制药株式会社,未经大塚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91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