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48901.4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笹川浩;川中康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10/0566;H01M10/0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尹明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包含正极、负极和夹持于它们之间的隔膜的电极体组被扁平地卷绕的卷绕体,以及含浸于所述卷绕体的非水电解液,所述卷绕体在至少从所述卷绕体的内侧起5匝以内的中心部,在相邻的电极体组之间具有间隙,从所述卷绕体的轴方向观察时,所述卷绕体的长轴方向上的所述间隙的间隔Gn满足以下的关系,0.09/n‑0.003≤Gn≤0.98/n‑0.093(1≤n≤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本申请主张于2017年12月26日在日本提交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248931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已知有一种将卷绕体封入于外装体内的电池,其中,该卷绕体是将正极和负极以及介于其间的隔膜卷绕而得到的。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使弯曲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密度比平坦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更高的扁平型的卷绕体。记载了:通过满足该结构,可以抑制在充放电循环时弯曲部中的锂析出。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通过使卷绕体的曲率的最小的部分中的活性物质的密度比其它的区域更低,可以减少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电池容量的偏差。
另外,专利文献3记载了:通过提高正极合剂层的表面侧中的粘合剂(Binder)的密度,可以防止集电体的破裂。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6-816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07-3240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第2017-847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即使使用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有时也会发生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无法显示充分的输入特性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输入特性提高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发现:卷绕体的内侧的中心部难以含浸电解液,特别是当活性物质层的密度高时其影响显著。在扁平的卷绕体的情况下,弯曲部中的活性物质层的密度比平坦部中的活性物质层的密度更高。如果不能将足够的电解液供给于弯曲部的活性物质层,则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输入特性降低。
因此,发现:通过在卷绕体的中心部设置间隙,可以将足够的电解液供给于弯曲部。另外,发现:通过将其间隙的大小设定为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提高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输入特性。
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以下的技术手段。
(1)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包含正极、负极和夹持于它们之间的隔膜的电极体组被扁平地卷绕的卷绕体,以及含浸于所述卷绕体的非水电解液,所述卷绕体在至少从所述卷绕体的内侧起5匝以内的中心部,在相邻的电极体组之间具有间隙,从所述卷绕体的轴方向观察时,所述卷绕体的长轴方向上的所述间隙的间隔Gn满足以下的关系:0.09/n-0.003≤Gn≤0.98/n-0.093(1≤n≤4)。
(2)在上述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中,可以是:在所述卷绕体的轴方向的任一端面,所述负极比相邻的正极更加朝向所述轴方向的外侧伸出,其伸出量为0.5mm以上且2.5mm以下。
(3)在上述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中,可以是: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所述环状碳酸酯至少包含碳酸亚丙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8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