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扭矩从飞轮质量传递到驱动装置的耦联装置以及相应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48546.0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5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W·孔德尔曼;W·格罗斯佩施;A·罗姆;S·马恰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1/14 | 分类号: | F16D11/14;F16D13/24;F16D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张晔 |
地址: | 德国腓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扭矩 飞轮 质量 传递 驱动 装置 以及 相应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扭矩从飞轮质量传递到驱动装置的耦联装置,其中,棘爪轮(15)和飞轮质量的传递元件、即(2a)相对于彼此可轴向地移动,其中所述棘爪轮(15)的棘爪(15a)能被引入到(2a)的凹口(27)中,所述传递元件与所述飞轮质量(2a、2b)一体或者与所述飞轮质量相连接,并且尤其是形式为摩擦圆锥(14)的摩擦装置一方面能至少部分摩擦连接地与(2a)相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形状配合连接地与所述棘爪轮(15)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扭矩从飞轮质量传递到驱动装置的耦联装置。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设备,所述减振设备包括壳体、耦联装置、第一减振装置、驱动传递元件和输出传递元件。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借助于耦联装置将扭矩从飞轮质量传递到驱动装置的方法。
虽然本发明总地来说可应用于任意车辆和驱动装置,但还是参考具有形式为内燃机和电动机的驱动装置的混合动力车来描述本发明。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化石燃料消耗并且改善效率而应用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车被至少一个电动机和例如形式为内燃机的另一能量转换器驱动。以已知的方式,在混合动力车中,在起动混合动力车时首先使用电动机,并且从确定的速度,例如在7至20km/h的速度开始才起动或接入内燃机。通常,为了起动内燃机需要起动机。在此已经已知的是,借助于起动机进行内燃机的起动过程在起动时间和消耗方面是不利的。为了解决该目的,提出,借助于摆动起动装置起动内燃机,从而可取消起动机并且可更有效率地起动内燃机。
从专利文献DE 37 37 229 A1中已知一种摆动起动装置,在其中,转子实施成飞轮质量并且在分离离合器闭合时可起动内燃机。
从专利文献EP 09 66 627 B1中已知另一摆动起动组件,在其中,飞轮质量负责用于内燃机起动。飞轮质量分别通过离合器一方面联接着内燃机并且另一方面联接着变速器。如果起动了内燃机,断开两个离合器并且通过电动机使飞轮质量振动。在达到所需的转速时使在飞轮质量和内燃机之间的离合器闭合并且起动发动机。在此不利的是,用于起动内燃机的持续时间尤其长。
从专利文献DE 10 2015 201 931 A1中还已知一种用于起动内燃机的形状配合连接的且摩擦连接的离合器,离合器在内燃机和电动机之间布置在轴上。如果借助于电动机驱动混合动力车并且应接入内燃机,通过由离合器装置的摩擦力配合元件实现的扭矩传递起动内燃机。在此不利的是,当已经存在借助于摩擦力配合元件的摩擦力配合时,才能使形状配合连接元件形状配合连接地接合以传递扭矩。由此,仅仅以摩擦力控制摩擦例配合元件。另一缺点是通过形状配合连接元件和摩擦力配合元件的并联带来的大的结构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将扭矩从飞轮质量传递到驱动装置上的耦联装置,耦联装置提供旋转的飞轮质量与内燃机的连接以起动内燃机,其中,应在限定的时间段中进行内燃机起动,并且尽可能结构空间合理地将耦联装置结合到现有的驱动系统中。
在用于将扭矩从飞轮质量传递到驱动装置上的耦联装置中,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该目的,即,棘爪轮和飞轮质量的传递元件、即相对于彼此可轴向地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棘爪轮的棘爪能被引入到的凹口中,所述传递元件与所述飞轮质量一体或者与所述飞轮质量相连接,并且其中,尤其是形式为摩擦圆锥的摩擦装置一方面能至少部分摩擦连接地与相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形状配合连接地与所述棘爪轮相连接。
同样,本发明通过一种减振设备实现该目的,所述减振设备包括壳体、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耦联装置、尤其是形式为扭转减振器的第一减振装置、尤其是形式为曲轴毂的驱动传递元件、以及尤其是形式为毂盘的输出传递元件,其中,构造成初级元件、尤其减振设备的初级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未经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85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