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具有金属外观的FDM打印照明器的部件上隐藏光学缺陷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48247.7 | 申请日: | 2018-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7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L·J·M·科普曼斯;R·A·M·希克梅特;S·W·J·格鲁尔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58 | 分类号: | B29C70/58;B29C70/62;B29C71/02;B33Y70/00;B33Y10/00;B29C64/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郑振 |
| 地址: | 荷兰艾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金属 外观 fdm 打印 明器 部件 隐藏 光学 缺陷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在基板上3D打印3D物品(10)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可3D打印材料(201)的细丝(320)和在打印阶段期间打印可3D打印材料(201),以提供包括3D打印后材料(202)的3D物品(10),其中可3D打印材料(201)包括透光聚合物材料,并且其中该聚合物材料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其中可3D打印材料在至少部分打印阶段期间还包括板状颗粒(410),其中板状颗粒(410)具有金属外观,其中板状颗粒(410)具有选自50μm‑2mm范围内的最长尺寸长度(L1),以及选自0.05μm‑20μm范围内的最大厚度(L2),以及其中方法还包括使基板(1550)上的3D打印后材料(202)经受至少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3D物品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可通过该方法获得的3D(打印)物品。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这种3D(打印)物品的照明系统。更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这种方法的)可3D打印材料。
背景技术
闪烁体(glitter)在基质材料中的使用是本领域已知的。例如,US2001/0011779描述了用于制造共挤出聚合物多层光学膜的方法和装置。多层光学膜具有两种或多种材料的层的有序布置,该两种或多种材料的层在整个多层光学堆叠中具有特定的层厚度和规定的层厚度梯度。所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允许对光学膜的各个层厚度、层厚度梯度、折射率、层间粘附性和表面特性的改进控制。所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对于制造在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的不同部分上光学有效的干涉偏振器、反射镜和有色膜是有用的。
WO2016/083797公开了一种打印物品和制造方法。打印物品包括基质形成材料和分散在基质形成材料内的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包括玻璃薄片,后者的纵横比(平均直径除以平均厚度)大于或等于3。
US2015/259530公开了一种聚合物材料,其包括半结晶聚合物和第二材料,其中当第二材料与半结晶聚合物结合以形成共混物时,该共混物的热结晶温度相对于纯半结晶聚合物具有至少3℃的降低。
发明内容
在未来10-20年内,数字制造将日益改变全球制造业的性质。数字制造的一个方面是3D打印。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不同的技术,以便使用诸如陶瓷、金属和聚合物的各种材料来生产各种3D打印对象。3D打印也可用于生产模具,然后模具可用于复制对象。
为了制造模具,已经建议使用Polyjet技术。该技术利用光可聚合物材料的逐层沉积,该光可聚合物材料在每次沉积之后固化以形成固体结构。虽然该技术产生光滑的表面,但光固化材料不是非常稳定,并且它们还具有相对低的导热性,而不可用于注塑成型应用。
最广泛使用的添加剂制造技术是称为熔融沉积成型(FDM)的工艺。熔融沉积成型(FDM)是通常用于建模、原型制造和生产应用的增材制造技术。FDM根据“增添(additive)”原理,通过将材料铺设成层工作;塑料细丝或金属线从线圈展开并供应材料以生产零件。可能地,(例如对于热塑性塑料)细丝在被铺设之前被熔化和挤出。FDM是一种快速原型设计技术。FDM的其它术语是“熔融细丝制造”(FFF)或“细丝3D打印”(FDP),它们被认为等同于FDM。通常,FDM打印机使用热塑性细丝,该热塑性细丝被加热到其熔点,然后被逐层地挤出(或者实际上细丝接着细丝)以产生三维对象。FDM打印机相对快速,并且可以用于打印复杂的对象。
FDM打印机相对快速、低成本,并且可以用于打印复杂的3D对象。这种打印机用于使用各种聚合物打印各种形状。该技术还进一步在LED照明器和照明解决方案的生产中得到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82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