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光阵列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45640.0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9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马丁·德特尔;埃洛迪·布耶 | 申请(专利权)人: | PIXIUM视野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05 | 分类号: | A61N1/05;A6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谢攀;刘继富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光 阵列 | ||
本发明涉及感光阵列,其包括设置在合适的衬底中或衬底上的多个感光元件。感光阵列用作植入物,特别是用作视网膜植入物。还提出了制造这种阵列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设置在衬底中或衬底上的感光元件的感光阵列,所述感光阵列还可选地被涂覆,并且涉及一种制造所述感光阵列的方法。
存在由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变性导致的视网膜的各种不同的疾病。退行性疾病的示例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和色素性视网膜炎(RP),这两种疾病特别是全世界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两种疾病都是退行性的,并且与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光感受器)的丧失有关。AMD导致中心视觉的丧失,而RP最初导致周围视觉的逐渐丧失,随后是中心视觉的丧失,最后导致完全失明。
视网膜是位于眼睛后部的感光层,其中包括近十万个称为视杆和视锥的光感受器细胞,它们的任务是将来自入射光的能量转换为神经信号,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视觉皮层。AMD和RP中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逐渐使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降低,并最终导致视力丧失。重要的是,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神经细胞没有像光感受器细胞那样受到疾病的严重影响。因此,在视网膜和大脑之间仍然存在完整且可行的连接,可以用于恢复视力。
已经开发了包括视网膜植入物的视觉假体系统,通过利用尽管部分视网膜组织已经变性,但大部分视网膜可以保持完整并且仍可以受到依赖光的电刺激的直接刺激的事实,该系统成为为盲人和视力障碍者至少部分地重建适度的视觉感知和方向感的有用工具。通常,将视网膜植入物植入患者的眼睛中,在光刺激下对剩余的神经元细胞进行电激励。当受到刺激时,这些剩余的神经元细胞将人工感应的电脉冲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部分。
视网膜植入物能够大致分为两类:视网膜上和视网膜下(Lin et al.,2015,Retinal prostheses in degenerative retinal diseases,J Chin Med Assoc.;78(9):501-5)。视网膜上装置设置在视网膜的内表面上或附近,即视网膜的首先暴露于入射光的侧面,并且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纤维沿着该侧面到达视神经。视网膜上植入物通常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芯片,该芯片能够接收由眼外装置(通常是照相机和用于解码入射光的微电子电路)通过眼睛的晶状体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以将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并进一步经由多个刺激电极将信号转换成电刺激以刺激芯片附近的视网膜细胞,从而重建或改善盲人或部分失明患者的视力。相反,视网膜下装置设置在视网膜下方,在视网膜与下层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或其它更深层组织之间。
当前可用的视网膜植入技术依赖于单芯片的植入。WO 2016/180535A1、EP 3 144032 A1以及Wang et al.J Neural Eng.2012Aug;9(4):046014描述了刚性和平面芯片(感光元件),每个芯片包括布置成阵列的多个像素。US 2003/0097165 A1、US 2005/0090874A1和WO 2012/058477 A2提出了更多种的柔性芯片(感光元件)。所有上述现有技术文献都是视网膜植入物领域中常见方法的典型示例,其依赖于单个感光芯片或感光元件的植入。然而,这些方法具有某些缺点,特别是植入期间的处理方面(这可能导致对芯片或周围组织的损坏)以及有限的视野。此外,现有技术的植入物被插入后容易偏移位置(这会导致视力受损),并且由于与环境液体接触而易受腐蚀(这会损坏植入物)。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克服了与现有技术相关联的缺点,并增强了手术期间对芯片的处理以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尽管下面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描述的特定方法、方案和试剂,因为它们可以变化。还应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PIXIUM视野股份公司,未经PIXIUM视野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5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