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用的碳质材料、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4791.4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9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伊泽隆文;立川贤悟;岩崎秀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H01M4/587;C01C1/02;C01C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马倩;李志强 |
地址: | 日本冈山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负极 活性 物质 材料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适合于具有高充放电容量、和适合地高充放电效率和低电阻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钠离子二次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碳质材料、包含该碳质材料的负极、具有该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该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碳质材料,其通过元素分析求出的氮含量为1.0质量%以上、氧含量为1.5质量%以下、氮含量与氢含量之比(Rsubgt;N/H/subgt;)为6以上且100以下、氧含量与氮含量之比(Rsubgt;O/N/subgt;)为0.1以上且1.0以下,且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观测到的碳面间隔(dsubgt;002/subgt;)为3.70Å以上。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针对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133040号(申请日:2017年7月6日)要求巴黎公约下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参照而将其全体并入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碳质材料、包含该碳质材料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具有该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该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输出特性优异,因此广泛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那样的小型便携设备。近年来,还推进了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车载用途中的应用。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开发并使用了大于石墨的理论容量372mAh/g的量的能够进行锂的掺杂(充电)和脱掺杂(放电)的含氮难石墨化性碳(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含氮难石墨化性碳可以通过例如以酚醛树脂作为碳源,将胺用作氮源,或者将苯胺树脂等具有胺基的树脂用于碳源,进行热处理,从而得到。然而,使用这些原料而制作含氮难石墨化性碳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氮元素含量而需要将氮元素固定化的步骤,生产率差,而且因该固定化步骤而导致存在氧、氢元素含量也增加的倾向。
碳材料中的氮元素形成锂离子吸纳位点,而且与锂离子在碳层间、碳晶体间的空隙、缺陷部分处被吸纳的情况相比,吸附脱附能量小,因此以高效率进行离子的移动,存在导致低电阻化的倾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830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5233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54773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研究了锂离子二次电池在车载用途等中的应用,要求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进一步高容量化。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据信需要给出具有低内部电阻的电池的碳质材料。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合于具有高充放电容量、和适合地高充放电效率和低电阻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钠离子二次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碳质材料、包含该碳质材料的负极、具有该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该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碳质材料,实现了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包括以下的适合方式。
[1]碳质材料,其通过元素分析求出的氮元素含量为1.0质量%以上、氧含量为1.5质量%以下、氮元素含量与氢元素含量之比(RN/H)为6以上且100以下、氧含量与氮含量之比(RO/N)为0.1以上且1.0以下,且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观测到的碳面间隔(d002)为3.70Å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可乐丽,未经株式会社可乐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47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