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器械及处置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80043317.X | 申请日: | 2018-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9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侑右;加藤幸俊;竹村知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00;A61B17/32;A61B18/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闫剑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器械 处置 方法 | ||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对生物体组织赋予能量的维持处置要素从处置对象部位错位的医疗器械以及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的处置方法。医疗器械(10)具有轴部(150)、设于轴部的前端侧的能够扩张及收缩的扩张体(100)、和配置于扩张体并对生物体组织赋予能量的维持处置要素(109),扩张体具有在与轴部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凹陷的凹部(115),维持处置要素配置于凹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对生物体组织赋予能量的维持处置要素的医疗器械、以及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的处置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心脏疾病已知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基于心功能的指标而大致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有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心肌肥大化且僵硬度(硬度)增加而导致左心房的血压增高且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由此,患者会出现肺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
另外,也存在因肺部高血压症等导致右心房侧的血压增高且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从而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心脏疾病。
近几年,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在房间隔形成作为上升后的心房压的逸出通道的分流道(shunt)(贯穿孔)从而能够缓解心力衰竭症状的分流术治疗受到关注。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分流术治疗中,通过经静脉的途径将用于形成分流道的医疗器械送达至房间隔,并在房间隔形成分流道。再者,在上述分流术治疗中,当在房间隔形成分流道之后,为了使分流道在规定期间内维持所希望的尺寸,使用设有电极(维持处置要素)的消融用导管等进行使分流道周缘的生物体组织改性的处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08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分流术治疗中,若在实施消融的过程中设于导管的电极错位,则难以使分流道维持所希望的大小,治疗效果有可能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对生物体组织赋予能量的维持处置要素从处置对象部位错位的医疗器械、以及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的处置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医疗器械具有:轴部;设于所述轴部的前端侧的能够扩张及收缩的扩张体;和配置于所述扩张体并对生物体组织进行规定的维持处置的维持处置要素,所述扩张体具有在与所述轴部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凹陷的凹部,所述维持处置要素配置于所述凹部。
本发明涉及的处置方法具有:对以使心力衰竭患者的右心房与左心房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房间隔的贯穿孔进行扩张的扩张工序;对所述贯穿孔附近的血液循环动态进行确认的确认工序;和进行用于维持所述贯穿孔的大小的维持处置的工序。
发明效果
上述医疗器械通过将在扩张体扩张变形时形成的凹部配置于处置对象部位(例如形成于房间隔的贯穿孔的缘部)而能够防止配置于凹部的维持处置要素从处置对象部位错位。由此,使用医疗器械的医生等施术者能够实施基于维持处置要素的适当处置。
上述处置方法具有对形成于房间隔的贯穿孔附近的血液循环动态进行确认的确认工序。因此,医生等施术者能够在进行处置的过程中获得形成于房间隔的贯穿孔是否形成为所希望的大小的判断指标,并能谋求心力衰竭治疗的治疗效果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的立体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4是从正面观察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的前端部时的维持处置要素部中的剖视图,且是示出在收纳鞘内收纳有扩张体的状态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33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传感器瑕疵检测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可动踏脚板台阶的照明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