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着构件及粘着构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2324.8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9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镰田润;又吉智也;江里口真男;春田佳一郎;藤井谦一;畦崎崇;高村一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20 | 分类号: | C09J7/20;B32B3/30;B32B7/02;C09J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陈彦;李宏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着 构件 制造 方法 | ||
一种粘着构件,其具备:至少一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基材,以及覆盖上述基材的具有上述凹凸形状的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着构件以及粘着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使基材与被粘物粘着的情况下,在基材面设置粘着层,通过氢键、离子键、电子的相互作用等与被粘物的化学作用,使基材与被粘物粘着。作为粘着剂,使用了例如,丙烯酸系粘着剂、有机硅系粘着剂等。
然而,在使用粘着剂来使基材与被粘物粘着的情况下,存在随着时间经过而粘着剂变得难以剥离,或加热时粘着剂变得难以剥离的倾向。此外,在将粘着剂从被粘物剥离时,存在粘着剂会残留于被粘物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研究利用范德华力、气压等物理作用来使基材与被粘物粘着。在利用物理作用来使基材与被粘物粘着的情况下,根据施加力的方向的不同而粘着力发生大幅地变化。因此,也在研究根据施加力的方向的不同而能够牢固地粘着或容易地剥离的粘着构件,即粘着力具有方向依赖性的粘着构件。这样的粘着构件中,粘着构件不残留于被粘物,再利用也容易。
已知壁虎的脚的粘着力具有方向依赖性,壁虎灵活运用该特长来反复进行粘着和剥离以行走。因此,报告了若干模拟壁虎脚表面的微细结构的人造粘着构件的例子。
例如,作为模拟壁虎脚表面的微细结构的人造粘着构件,公开了在与被粘物接触一侧设置有圆柱形状、蘑菇形状等微细的凸部的粘着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24352号
非专利文献1:“Patterned Surfaces with Pillars with Controlled 3D TipGeometry Mimicking Bioattachment Devices(模仿生物粘附方式的具有可控的3D前端几何结构的柱状物的图案化表面)”Adv.Mater.19,1973-1977(200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除了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设置有圆柱形状、蘑菇形状等微细的凸部的粘着构件以外,还要求生产率优异,并且与被粘物的粘着性优异的粘着构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与被粘物的粘着性优异的粘着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的方法如下所述。
<1>一种粘着构件,其具备:至少一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基材,以及覆盖上述基材的具有上述凹凸形状的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层。
<2>根据<1>所述的粘着构件,上述表面层跨越在上述基材中的多个凸部的前端部上来配置,在上述多个凸部中的相邻2个凸部间的底面与上述表面层的面对上述底面一侧的面之间,存在空间。
<3>根据<1>或<2>所述的粘着构件,上述基材中的凸部的高度相对于上述表面层的厚度之比(凸部的高度/表面层的厚度)为0.2~1000。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构件,上述表面层的厚度为0.1μm~50μm。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构件,上述基材中的凸部的宽度为0.1μm~200μm。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构件,上述基材中的凸部间的距离为0.1μm~500μm。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构件,上述基材中的凸部的高度为0.1μm~200μm。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构件,上述基材和上述表面层包含相同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23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粘合剂粘合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粘合剂片及带有粘合剂层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