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热塑性树脂成形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40764.X | 申请日: | 2018-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2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义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21/00 | 分类号: | C08L21/00;C08J5/18;C08K5/13;C08K5/49;C08L51/04;C08L10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李晓 |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树脂 组合 成形 | ||
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含橡胶的聚合物(A)和具有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烷基的磷系抗氧化剂(B),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凝胶含有率在40质量%以上,通过按照JIS K7210,在温度280℃、负荷49N的条件下测定的保持时间4分钟的熔体流动速率(M1)为20[g/10min]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从而提供凝胶含有率高、成形时的流动性和热稳定性高、处理容易、能够稳定生产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热塑性树脂成形体等。
背景技术
丙烯酸树脂制的成形体的透明性优异,具有美丽的外观和耐候性,因此,可广泛用于电器部件、车辆部件、光学用部件、装饰品、广告板等用途。特别地,由包含含橡胶的聚合物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丙烯酸树脂成形体被广泛使用。
这样的含橡胶的聚合物,例如可以通过乳液聚合法制造。即,用乳液聚合法等制造聚丁二烯胶乳、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胶乳、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胶乳、含橡胶的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物胶乳等,对这些胶乳进行盐析、酸析凝固、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等处理从而分离回收粉体状的聚合物。该粉体状的聚合物,通常被添加适宜的混合剂,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熔融混炼,作为料条(strand)被挤出,用冷切法、热切法等切割,使其粒料化。接着,将该粒料供给予带T型模具的挤出机、成形机等,加工成丙烯酸树脂成形体。
膜状的丙烯酸树脂成形体(以下,称为“丙烯酸树脂膜”。)利用其透明性、耐候性、柔软性、加工性优异的特长,层叠于各种树脂成形品、木工制品和金属成形品的表面。
近年,作为在树脂成形体的表面装饰的方法,广泛使用:代替涂饰,将通过印刷等而被装饰的膜插入注射成形模具内,注射成形后,仅使装饰层转印于成形体表面后剥离膜的转印法;使被装饰的膜作为树脂成形体的最表面残留于成形体的嵌件成形(insertmolding)法;在注射成形时同时实施装饰的模内成形法;在注射成形体表面层叠膜的方法等。
作为这些装饰用膜,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膜,然而,用作机动车等内外装材料、光学材料、建设材料、电脑部件、家电制品的保护用膜时,膜中存在100μm以上的杂质成为问题。这显然限制了上述装饰用膜的使用条件。
作为除去膜中的杂质的方法,已知有例如:挤出工序中,使用200~600目的筛网过滤的方法(专利文献1)。但是,使用筛网的方法存在过滤面积小,筛网自身的强度也小,因此,不能提高挤出排出量的问题。
此外,作为除去膜中的杂质的方法,也已知有使用叶盘式的聚合物过滤器进行过滤的方法(专利文献2~6)。叶盘式的聚合物过滤器的过滤面积大,即使过滤高粘度树脂时压力损失也少。但是,为增大过滤面积,使叶盘式的过滤器串连接连,停留时间延长,树脂易于热劣化,一般,凝胶含有率高时,就有产生得到的成形体中热劣化物引起的称为鱼眼的缺陷随着时间增加等不好的情况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常,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凝胶含有率低时,成形时的流动性和热稳定性高,可以保持低的熔融粘度,在成形机内的停留少,因此,可以抑制树脂的热劣化。得到的成形体为膜时,难以产生热劣化物引起的称为鱼眼的缺陷随着时间增加等问题,能够长时间地持续进行膜成形等熔融挤出。但是,得到的成形体的机械强度低,特别是,成形体为膜时,不易处理,就有下面的问题:直接或层叠于树脂片后,层叠于三维形状的各种树脂成形品、木工制品或金属成形品的表面时,频繁产生断裂、裂缝。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636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1-8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88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5472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62399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07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