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安全气囊模块和车辆座椅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39021.0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0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大卫·巴尔德雷斯;约翰·弗里岑;奥斯卡·卡勒鲁德;安德烈亚斯·阿道夫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B60R21/231 |
代理公司: | 11205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气囊 柔性翼片 包装件 充气机 连接装置 包裹物 安全气囊模块 侧安全气囊 安装过程 安装螺柱 车辆座椅 流体连通 气体空间 座椅框架 折叠 延伸 卷起 内饰 承载 包围 | ||
描述了用于附接到座椅框架(40)的侧安全气囊模块。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具有充气机和从所述充气机延伸的至少一个安装螺柱(14)。提供了限定气体空间并且与所述充气机流体连通的安全气囊,并且所述安全气囊至少部分地卷起和/或折叠成安全气囊包装件(20)。所述安全气囊包装件(20)由包围所述安全气囊包装件(20)的至少一部分的包裹物(23)保持。为了简化内饰的安装过程,至少一个附加柔性翼片(30)从所述包裹物(23)延伸,并且所述附加柔性翼片(30)具有用于将所述柔性翼片连接到车辆座椅的所述框架(40)的至少一个连接装置或承载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装置。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侧安全气囊模块和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
侧安全气囊模块广泛用于当今的汽车技术中,并且用于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期间保护驾驶员或乘客。侧安全气囊模块始终包括充气机和安全气囊,安全气囊限定与此充气机流体连通的气体空间。在储存阶段中,将安全气囊的主要部分卷起和/或折叠成安全气囊包装件。在大多数情况下,充气机单元的充气机具有椭圆形的圆筒形状,并且两个安装螺柱从此圆筒形充气机的产生表面而延伸。充气机和安装螺柱限定充气机单元。通常,圆筒形充气机完全或部分位于气体空间内部,并且安装螺柱延伸穿过安全气囊中的相应孔。
可以将侧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车辆的侧面结构(尤其是其B柱),但是最常见的是,侧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到车辆座椅的框架。在此,充气机和安全气囊包装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位于框架的外侧(指向车辆的侧面结构或门),使得充气机和安全气囊包装件位于框架的一区段以及车辆座椅内饰的一区段之间。
已知将整个安全气囊包装件放置在塑料壳体内,但是在许多现代概念中,此塑料壳体被由箔或织物制成的柔性包裹物所代替,该包裹物至少包围了此安全气囊包装件的一部分。使用这种包裹物代替塑料壳体导致重量、尺寸和生产成本的显著降低。例如,从普通的US 5,628,527中已知使用这种包裹物的普通的侧安全气囊模块。
由于安全气囊必须沿向前方向(朝向车辆的前方)展开,因此安全气囊包装件(相对于车辆也可以看到)位于充气机单元的前方。由于内饰通常沿从前朝向后的方向拉到框架的侧面(框架的一侧承载侧安全气囊模块),因此必须注意确保安全气囊包装件相对于框架保持其期望位置(意味着它不被弯曲、部分弯曲或扭曲)。这使车辆座椅单元的安装过程复杂化并减慢了安装过程。
以此为出发点,本发明的任务是,以这种方式改进通用的侧安全气囊模块,即,使包括这种侧安全气囊模块的车辆座椅的组装过程简化,同时保证安全气囊包装件相对于框架的可重复位置。
此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侧安全气囊模块来解决。权利要求8限定包括包括这种侧安全气囊模块的车辆座椅。
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附加柔性翼片从包裹物延伸。该附加柔性翼片具有用于直接或间接地将柔性翼片连接到车辆座椅的框架的至少一个连接装置或承载该至少一个连接装置。此附加翼片位于包裹物的外部,而安全气囊包装件被包围的部分位于包裹物的内部。
优选地,柔性翼片配置为使得至少一个连接装置适于在与框架的安全气囊包装件所连接到的一侧相对的框架一侧被连接到框架。因此,如果安全气囊包装件在框架的外部(通常如此),则附加翼片在框架的内部附接到框架。如所提及的,附接装置可以被配置为例如经由充气机单元的至少一个安装螺柱直接附接到框架或间接附接到框架。
进一步优选地,附加翼片的包裹物近端在包裹物的前端附近附接到包裹物和/或附加翼片在包裹物的前端上延伸,使得当将内饰拉到安全气囊模块上时包裹物的前端以及因此安全气囊包装件的前端基本上不能相对于框架而移动。
因此,当将内饰安装到车辆框架时,无需特别小心。
至少一个连接装置尤其可以包括附加柔性翼片中的孔和/或附接到附加柔性翼片的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9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