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及配线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8738.3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0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高仓龙太;西村哲也;白鸟翔;水野芳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赵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件 支承 结构 | ||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配线构件支承于安装对象构件的周围时,能够抑制从安装对象构件起的配线构件的高度的技术。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1)具备安装对象构件(10)和安装于所述安装对象构件的配线构件(20)。配线构件(20)包括多个电线(22)和将所述多个电线分开保持且具有相对于所述电线而位于与所述安装对象构件相反一侧的顶壁(37)的多个电线保持部(36)。例如,所述配线构件(20)可考虑具备分别以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电线保持部(36)的方式单独成形的多个电线保持构件(31、32、33、34、3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配线构件支承于安装对象构件的周围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电线沿着加强件等棒状的固定构件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在包围棒状的固定构件的保护构件上配设有电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16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将多个电线汇总成1个的电线束沿棒状的固定构件配设,因此存在从棒状的固定构件起的高度升高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配线构件支承于安装对象构件的周围时,能够抑制从安装对象构件起的配线构件的高度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具备安装对象构件和配线构件,该配线构件包括多个电线和将所述多个电线分开保持且具有相对于所述电线而位于与所述安装对象构件相反一侧的顶壁的多个电线保持部,所述配线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对象构件。
第二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以第一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配线构件具备分别以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电线保持部的方式单独成形的多个电线保持构件。
第三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以第二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电线保持构件还包括连结部,该连结部与所述电线保持部一体形成而将所述电线保持构件彼此以并列状连结。
第四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以第三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为基础,其中,相互连结的第一及第二所述电线保持构件至少能够在平坦地排列的状态与沿所述安装对象构件的外周排列的状态之间旋转。
第五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以第四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为基础,其中,第一所述电线保持构件包括轴部作为所述连结部,第二所述电线保持构件包括将所述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作为所述连结部。
第六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以第四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为基础,其中,第一及第二所述电线保持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还包括铰链部,该铰链部以介于所述连结部与所述电线保持部之间的方式与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电线保持部一体形成,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电线保持部。
第七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以第四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为基础,其中,第一所述电线保持构件包括形成有孔部的被卡定部作为所述连结部,第二所述电线保持构件包括卡定部作为所述连结部,该卡定部具有穿过所述孔部的柱部和在所述孔部的周缘部卡定的卡定片,所述孔部形成得比所述柱部大而使第一及第二所述电线保持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
第八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以第四至第七形态中任一形态的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配线构件的支承结构设有限制第一及第二所述电线保持构件彼此的旋转量的旋转量限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8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