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防振体和使用该复合防振体的带金属弹簧的复合防振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8618.3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3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大路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3/087 | 分类号: | F16F3/087;F16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霍玉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防振体 使用 金属 弹簧 | ||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更优异的防振性能的新型结构的复合防振体和使用该复合防振体的带金属弹簧的复合防振体。一种复合防振体10,其具有第一弹性体12和第二弹性体14相互重叠而成的结构,第一弹性体12由比第二弹性体14高衰减的材料形成并且设置有在第一弹性体12的表面开口的凹部18,通过凹部18而形成空处22,并且在第一弹性体12中的空处22的壁部设定有载荷输入时的应变变大的应变集中部2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将振动传递系统的构成构件保持为防振连结状态、或限制振动传递系统的构成构件的相对位移量时使用的复合防振体和使用该复合防振体的带金属弹簧的复合防振体。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作为适用于将车辆的开闭门相对于车身骨架进行定位的车门限位器、发动机支架等防振装置的限位机构等中的防振体,提出了具有将多个弹性体重叠而成的结构的复合防振体。即,复合防振体例如像日本特开2016-12552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的限位器那样,具有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的外装体和内装体相互重叠而成的结构,并使这些外装体与内装体的硬度互不相同,由此能够较大地获得弹簧特性的调节自由度。
此外,在输入载荷时通过弹性体的变形而发挥的衰减作用通过由弹性体产生较大的应变而被大幅发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限位器中,在输入载荷时,由于外装体和内装体整体变形而使应变分散,因此,也存在所发挥的衰减作用比较小而防振性能不充分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55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更优异的防振性能的新型结构的复合防振体和使用了该复合防振体的带金属弹簧的复合防振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对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记载。此外,在以下记载的各方式中采用的构成要素能够尽可能地以任意的组合来加以采用。
即,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特征在于,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相互重叠,该第一弹性体由比该第二弹性体高衰减的材料形成并且设置有在该第一弹性体的表面开口的凹部,通过该凹部而形成空处,并且在该第一弹性体中的该空处的壁部设定有载荷输入时的应变变大的应变集中部。
根据形成为依据这样的第一方式的结构的复合防振体,第一弹性体为高衰减材料,并且在由凹部设定的第一弹性体的应变集中部中集中地产生荷载的输入所引起的应变,由此能够大幅获得衰减作用,能够实现优异的防振性能。
而且,通过将应变集中部设定于由凹部构成的空处的壁部,从而不会被进入凹部中的第二弹性体等限制地大幅产生应变集中部中的第一弹性体的应变,能够在应变集中部中有效地获得衰减作用。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所记载的复合防振体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弹性体的所述凹部为槽状。
根据第二方式,通过使凹部为槽状,能够分别在凹部的长度方向上较大地获得由凹部形成的空处和在空处的壁部设定的应变集中部。因而,能够在第一弹性体中更有利地获得应变集中部的应变所带来的衰减作用,能够实现优异的防振性能。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记载的复合防振体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弹性体的所述凹部相对于载荷的输入方向而向侧方开口。
根据第三方式,在输入载荷时,第一弹性体以使凹部的开口变窄的方式变形,从而能够使应变集中于凹部的内表面,能够有效地获得衰减作用。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为,在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复合防振体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弹性体和所述第二弹性体在载荷的输入方向上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理工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理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86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动器衬片
- 下一篇:带扭矩调整功能的旋转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