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排放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36837.8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0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S·孙;T·纽鲍尔;P·R·派特沃德汗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夫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35 | 分类号: | F01N3/035;F01N3/20;F01N3/10 |
代理公司: | 11247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国栋;林柏楠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制品 整料 壁流式过滤器 基底 选择性催化还原 排气处理系统 吸附剂组合物 功能涂层 流通型 催化滤烟器 涂层组合物 氧化催化剂 系统简化 传统的 紧耦合 发动机 | ||
本公开提供一种整料壁流式过滤器催化制品,其包括具有约1至约20的纵横比并具有布置在基底上的功能涂层组合物的基底,所述功能涂层组合物包括第一吸附剂组合物、氧化催化剂组合物和任选地,第二吸附剂组合物。所述整料壁流式过滤器催化制品可在靠近发动机的紧耦合位置。本公开进一步提供一种集成排气处理系统,其包括整料壁流式过滤器催化制品并可另外包括流通型整料催化制品。所述流通型整料催化制品包括具有布置在其上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涂层组合物的基底。所述集成排气处理系统将传统的四制品系统简化成两制品催化滤烟器(CSF)+选择性催化还原(SCR)CSF+SCR布置。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简化的集成排放控制系统。
发明背景
关于内燃机排放物的环境法规在全世界变得越来越严格。由于它们在稀燃条件下在高空/燃比下运行,稀燃发动机,例如柴油机的运行为使用者提供优异的燃料经济性。但是,柴油机也排放含颗粒物(PM)、未燃烃(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的废气排放物,其中NOx描述各种化学类型的氮氧化物,尤其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排气颗粒物的两种主要组分是可溶有机成分(SOF)和碳烟成分。SOF成层凝结在碳烟上,并通常源自未燃柴油燃料和润滑油。SOF可以根据排气的温度以蒸气或以气溶胶(即液体冷凝物的微滴)形式存在于柴油机排气中。碳烟主要由碳粒子构成。
包含分散在耐火金属氧化物载体,如氧化铝上的贵金属,如铂族金属(PGM)的氧化催化剂组合物已知用于处理柴油机的排气以通过催化这些污染物的氧化将烃和一氧化碳气态污染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此类催化剂组合物通常包含在被称为柴油机氧化催化剂(DOC)的单元中,将所述单元安置在来自柴油机动力系统的排气流路中以在其排放到大气中之前处理该排气。通常,柴油机氧化催化剂在陶瓷或金属基底上形成,在其上沉积一种或多种催化剂涂料组合物。除转化气态HC和CO排放物和颗粒物(SOF部分)外,含有PGM的氧化催化剂还促进NO氧化成NO2。催化剂通常通过它们的起燃(light-off)温度或达到50%转化的温度(也称为T50)定义。
用于处理内燃机排气的催化剂组合物在相对低温运行期间,如发动机运行的初始冷启动期间较低效,因为发动机排气没有在足够高以有效催化转化排气中的有害组分的温度下。为此,本领域中已知的是包括吸附剂材料(其可以是沸石)作为催化处理系统的一部分以吸附和/或吸收气态污染物,通常烃,并在初始冷启动期间留住它们。随着排气温度提高,储存的烃从吸附剂中驱出并在较高温度下经受催化处理。
在例如来自内燃机(例如在汽车和卡车中)、来自燃烧设施(例如天然气、油或煤加热的发电站)和来自硝酸生产装置的排气中含有NOx。已经使用各种处理方法处理含NOx的气体混合物以降低大气污染。减少来自稀燃发动机,如汽油直喷和部分稀燃发动机,以及来自柴油机的排气的NOx的一种有效方法要求在稀燃发动机运行条件下捕集和储存NOx并在化学计量或富燃发动机运行条件下或在稀燃发动机运行下通过在排气中喷入外加燃料以引发富燃条件来还原捕集的NOx。稀燃运行周期通常为1分钟至20分钟且富燃运行周期通常短(1至10秒)以保留尽可能多的燃料。为提高NOx转化效率,短时间和频繁再生优于长时间但较不频繁的再生。因此,稀燃NOx捕集催化剂组合物通常必须提供NOx捕集功能和三元转化功能。
一些稀燃NOx捕集器(LNT)系统含有碱土金属元素。例如,NOx吸附剂组分包括碱土金属氧化物,如Mg、Ca、Sr或Ba的氧化物。另一些LNT系统可含有稀土金属氧化物,如Ce、La、Pr或Nd的氧化物。NOx吸附剂可与铂族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如分散在氧化铝载体上的铂结合用于催化NOx氧化和还原。LNT催化剂组合物在循环稀燃(捕集模式)和富燃(再生模式)排气条件下工作,在此期间将发动机输出的NO转化成至N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夫公司,未经巴斯夫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68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