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循环流化床工序的烯烃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36629.8 | 申请日: | 2018-05-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9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朴德守;洪雄基;安亨赞;崔源春;朴容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SK燃气株式会社;韩国化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7C5/32 | 分类号: | C07C5/32;C07C11/06;C07C9/08;B01J37/06;B01J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陈国军 |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循环 流化床 工序 烯烃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烯烃制备方法,作为利用循环流化床工序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使包含90重量%以上LPG的烃混合物和再生的催化剂供应到作为高速流化区域的提升管内,在矾土类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脱氢反应的步骤;(b)使作为所述脱氢反应流出物的催化剂与丙烯混合物分离的步骤;(c)去除在所述(b)步骤中分离的催化剂中包含的烃化合物的气提步骤;(d)将在所述(c)步骤中气提的催化剂与包含氧气的气体混合而连续进行催化剂再生的步骤;(e)将在所述(d)步骤中再生的催化剂循环到所述(a)步骤,重新供应到提升管内的步骤;及(f)将作为在所述(b)步骤中分离的反应生成物的丙烯混合物冷却、压缩及分离而制备丙烯制品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速流化区域是在将提升管内的气体流速保持得高于湍流流化区域而低于稀相空气输送流化区域的同时,以固定的量向提升管持续流入催化剂的正常状态下,提升管下部的密相和提升管上部的稀相存在的流化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速流化区域(a)将气体速度保持在为了从提升管下部持续流入的催化剂伴随飞沫顺利排出到提升管上部而要求的气体流速以上,同时,(b)调节气体流速与催化剂流入速度,保持使得两个地点的催化剂体积分率的差异达到0.02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提升管内,保持使得下部1/4地点与3/4地点的催化剂体积分率的差异达到0.04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烃混合物含有90重量%以上的丙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矾土类化合物在Zr-Al2O3载体中同时搭载金属成分及碱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的平均大小为20~20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的平均大小为60~12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管的下部温度为500~750℃ ,所述提升管的上部温度为450~700℃ ,提升管下部的温度保持得高于提升管上部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管为-1至5 kg/cm2·g的压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了所述提升管内的脱氢反应,烃混合物滞留的滞留时间为0.1~500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滞留时间为0.1~50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滞留时间为0.5~5秒。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e)步骤中重新供应到所述提升管下部的催化剂的重量除以烃混合物重量的重量比为10~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烯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量比为2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燃气株式会社;韩国化学研究院,未经SK燃气株式会社;韩国化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66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收轻质烯烃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浸没式冷却的流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