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沉淀和漂浮分离工序一体化高效率沉淀漂浮系统以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36000.3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8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金元载;林铉满;郑镇弘;安光镐;张香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21/00 | 分类号: | B01D21/00;B01D21/01;C02F1/24;C02F1/52;B01D21/28;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张敬强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 漂浮 分离 工序 一体化 高效率 系统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沉淀和漂浮分离工序一体化高效率沉淀漂浮系统以及其驱动方法,提供一种沉淀和漂浮分离工序一体化高效率沉淀漂浮系统,其包括:高速凝聚部,向未处理水投入凝聚剂,生成絮凝物;高速沉淀部,使所述排放水内的第一大小的絮凝物发生沉淀并去除;以及漂浮分离部,具有与所述高速沉淀部水平或者垂直的结构,向从所述高速沉淀部排放的排放水注入气泡,从而使第二大小的絮凝物上浮并去除,本发明具有能够提高对未处理水的处理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淀和漂浮分离工序一体化高效率沉淀漂浮系统以及其驱动方法,更加详细而言,涉及向水处理工序中产生的回注水(回用水)、污泥沉淀装置上澄水、消化池上澄水以及排放水、污废水、畜产污水以及被粪尿处理污染的河水、湖沼水、水库水等含有多种浓度范围的磷或者固体物质的未处理水同时进行凝固沉淀工序和漂浮分离工序的沉淀和漂浮分离工序一体化高效率沉淀漂浮系统以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自然界中存在的水是干净且纯净的水,其属于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所述水在被人类使用的过程中被污染,然后被污染的水会再次被自然所净化。然而,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水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而且净化被污染的水时,仅靠大自然是有局限性。因此,为了更加顺利地净化水,对能够人工净化水的水处理工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作为通过化学反应凝聚污染物质,形成絮凝物之后进行去除的代表性的水处理工序,有凝聚沉淀工序和漂浮分离工序。
首先,凝聚沉淀工序是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以及悬浮物时,注入凝聚剂来形成絮凝物并使其沉淀的方法。凝聚沉淀工序是依次进行搅拌、凝聚、沉淀动作,而且为了能够顺利进行所述一系列的操作过程,通常由单一的装置构成。
凝聚沉淀工序有利于去除高浓度或者比重大的污染物质以及悬浮物,然而具有凝聚剂的注入浓度高、污泥的产生量多、停留时间长的缺点。
然后,漂浮分离工序是以3至5㎏/cm2的压力加压空气并使其溶解在水中,然后使恢复到常压时排放的微气泡附着在微粒子或者絮凝物上,进行漂浮分离的方法,有加压全部的原水的全加压法、循环加压10至50%的原水的循环法、加压约50%的原水的部分加压法。漂浮速度为15至20cm/m而比较快且停留时间短,主要用于含油废水处理、造纸废液中的纸浆回收、藻类去除等悬浮液的比重小而不容易下沉的情况。漂浮分离工序是依次进行搅拌、凝聚、漂浮操作,而且与凝聚沉淀工序相同,通常由单一的装置构成。
漂浮分离工序有利于去除低浓度或者比重小的污染物质以及悬浮物,具有凝聚剂的注入浓度低、污泥的产生量少、停留时间短而能够减小设施规模的优点。
作为与此相关的现有技术,有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7-0007721号以及韩国授权专利公报10-1690510号。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未处理水融合凝固沉淀工序和漂浮分离工序,从而可以依次进行的沉淀和漂浮分离工序一体化高效率沉淀漂浮系统。
本发明的解决问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问题,尚未提及的其他解决问题可以通过以下记载供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理解。
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所述本发明的目的以及其他特征,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沉淀和漂浮分离工序一体化高效率沉淀漂浮系统,其包括:高速凝聚部,向未处理水投入凝聚剂进行搅拌,生成预定大小的絮凝物;高速沉淀部,从所述高速凝聚部排放的排放水流入到下侧,在流入的排放水的上部方向移动路径上形成有多个倾斜板,从而通过所述多个倾斜板使所述排放水内的第一大小的絮凝物发生沉淀并去除;以及漂浮分离部,具有与所述高速沉淀部水平的结构,向从所述高速沉淀部排放的排放水注入气泡,从而使比所述第一大小小的第二大小的絮凝物上浮并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未经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60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