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风式捕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5321.1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8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田村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4C5/04 | 分类号: | B04C5/04;B01D47/00;B04C11/00;G01N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玮;张丰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式 捕集器 | ||
本发明涉及旋风式捕集器,其能够可靠地捕集吸入气体中的粒子,并且防止雾汽的放出。旋风式捕集器(12)具备容器(21)、在容器(21)内形成液膜(40)的液膜形成部(23)、设置于盖部(32)的吸气孔(33)、以及排气管(24b)。吸气孔(33)相对于与容器(21)的轴线(21A)正交的正交面(21B)朝向下方延伸,吸气孔(33)的开口部(33a)在液膜(40)以外的区域开口。来自吸气孔(33)的吸入气体朝向液膜(40)喷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液膜来捕集粒子的旋风式捕集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具备形成圆筒状空间的容器,并在容器内表面形成有液膜的旋风式捕集器。在该旋风式捕集器中,使吸入气体中的粒子附着于液膜来进行捕集(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存在如下问题:若吸气孔在液膜附近开口,则由于吸入气体而从液膜生成雾汽,该雾汽从排气管放出从而使捕集效率降低。另一方面,若来自吸气孔的吸入气体撞上与液膜远离的没有形成液膜的部位,则无法通过水膜可靠地捕集吸入气体中的粒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2-54397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捕集吸入气体中的粒子,且不会放出雾汽的旋风式捕集器。
本发明是一种旋风式捕集器,具备:容器,其具有上端部、下端部、以及在上述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延伸的侧壁,并由具有旋转轴线的旋转体构成,并且在内部形成有空间;液膜形成部,其设置于上述容器,并在上述侧壁内表面形成具有恒定的高度的液膜;吸气孔,其设置于上述容器,并具有向上述容器内开口的开口部;以及排气管,其设置于上述容器,上述吸气孔相对于与上述容器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正交面倾斜地朝向上述空间内延伸,上述吸气孔的开口部整个区域在上述液膜以外的区域开口并且通过上述吸气孔将吸入气体向上述液膜喷出。
本发明是上述吸气孔设置于上述容器的上述上端部的旋风式捕集器。
本发明是上述液膜形成部以从上述容器的上述下端部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在上述侧壁内表面形成上述液膜的旋风式捕集器。
本发明是在上述容器设置有多个吸气孔的旋风式捕集器。
本发明是上述吸气孔设置于上述容器的上述上端部,且其开口部向上述容器的上述空间开口的旋风式捕集器。
本发明是上述吸气孔具有设置于上述容器的上述上端部并且从上述上端部的表面突出的突出喷嘴,且在该突出喷嘴前端形成有上述开口部的旋风式捕集器。
本发明是在上述容器的上述下端部设置有液体供给部的旋风式捕集器。
本发明是在上述容器的上述侧壁设置有液体供给部的旋风式捕集器。
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捕集吸入气体中的粒子,并且能够提前防止雾汽的放出。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捕集部的旋风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1B是从图1A的A-A'线观察到的盖部的仰视图。
图1C是表示旋风器主体的图,且是图1B的B-B'线处的剖视图。
图2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捕集部的旋风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2B是从图2A的A-A'线观察到的盖部的仰视图。
图2C是表示旋风器主体的图,且是图2B的B-B'线剖视图。
图3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捕集部的旋风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3B是从图3A的A-A'线观察到的盖部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未经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53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