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用隔膜和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33989.2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3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北原隆宏;藤泽学;井口贵视;浅野和哉;篠田千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孟伟青;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性基材 多孔质膜 聚合单元 含氟聚合物 二次电池 碳原子数 烃基 隔膜 耐电解液性 偏二氟乙烯 无机阳离子 有机阳离子 低温加工 四氟乙烯 氢原子 式中 粘接 | ||
提供一种多孔性基材与多孔质膜牢固地粘接、并且低温加工性和耐电解液性优异的二次电池用隔膜。一种二次电池用隔膜,其特征在于,其由多孔性基材和形成于上述多孔性基材上的多孔质膜形成,上述多孔质膜包含含氟聚合物,该含氟聚合物具有基于偏二氟乙烯的聚合单元、基于四氟乙烯的聚合单元和基于下述通式(2‑2)所示的单体(2‑2)的聚合单元(式中,R5、R6和R7相互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R8表示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Y1表示无机阳离子和/或有机阳离子。)。R5R6C=CR7R8CO2Y1 (2‑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用隔膜和二次电池。更详细而言,涉及适于锂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的隔膜和使用其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以锂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作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之类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主电源广泛普及。另外,以电动汽车(EV)为代表,期待其作为地球温室化对策的解决手段之一。在锂二次电池中,要求进一步高能量密度化,要求电池特性进一步改善。另外,确保安全性也同时成为技术课题。
锂二次电池的基本结构为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根据需要隔着隔膜配置非水电解液的结构。隔膜存在于正极与负极之间,防止两极活性物质的接触,同时通过使电解液在其空孔内流通而形成电极间的离子传导通路。另外,在隔膜中要求具有下述功能:在因正极-负极间的短路等原因而在电池内流过异常电流时,阻断电流,防止过大电流流过(关断(shutdown)功能);在超出通常电池的使用温度的情况下,隔膜通过闭塞微多孔膜来进行关断。
以往,作为隔膜,通常使用由聚乙烯、聚丙烯等制作的微多孔性聚烯烃膜。近年来,正在研究通过对该隔膜的性能进行改善来提高电池特性、安全性。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二次电池用隔膜,其特征在于,其由多孔性基材和形成于上述多孔性基材上的复合多孔质膜形成,上述复合多孔质膜包含含氟聚合物和无机颗粒,该含氟聚合物包含基于偏二氟乙烯的聚合单元和基于四氟乙烯的聚合单元,该无机颗粒为选自由金属氧化物颗粒和金属氢氧化物颗粒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含氟聚合物在全部聚合单元中包含40摩尔%以上的基于偏二氟乙烯的聚合单元,在全部聚合单元中包含5摩尔%以上的基于四氟乙烯的聚合单元,上述含氟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万~200万,上述含氟聚合物的含量在复合多孔质膜中为50质量%以下。
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将包含使偏二氟乙烯和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共聚而得到的偏二氟乙烯系共聚物与溶剂的树脂组合物涂布至隔膜的工序(涂布工序);和将涂布有树脂组合物的隔膜干燥的工序(干燥工序)。
【化1】
(式(1)中,R1、R2、R3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氯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X’是主链由原子数为1~19构成的分子量472以下的原子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573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0293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性基材与多孔质膜牢固地粘接、并且低温加工性和耐电解液性优异的二次电池用隔膜。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循环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3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组件
- 下一篇:改进的隔板、铅酸电池及与之相关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