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取向电磁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28307.9 | 申请日: | 2018-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3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名取义显;竹田和年;屋铺裕义;富田美穗;藤村浩志;脇坂岳显;村川铁州;松本卓也;堀弘树;乡元佑哉;宇山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8/12;C21D9/46;H01F1/147;C22C38/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共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86 | 代理人: | 张嵩;薛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取向 电磁 钢板 | ||
该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化学组分以质量%计含有C:0.0015%~0.0040%、Si:3.5%~4.5%、Al:0.65%以下、Mn:0.2%~2.0%、Sn:0%~0.20%、Sb:0%~0.20%、P:0.005%~0.150%、S:0.0001%~0.0030%、Ti:0.0030%以下、Nb:0.0050%以下、Zr:0.0030%以下、Mo:0.030%以下、V:0.0030%以下、N:0.0010%~0.0030%、O:0.0010%~0.0500%、Cu:小于0.10%、以及Ni:小于0.50%,剩余部分由Fe及杂质构成,产品板厚为0.10mm~0.30mm,平均晶粒径为10μm~40μm,铁损W10/800为50W/Kg以下,拉伸强度为580MPa~700MPa,屈服比为0.82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取向电磁钢板。
本申请基于2017年07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139765号而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最近,地球环境问题受到关注,对于节能的对策的要求进一步高涨。近年来尤其强烈希望电气设备的高效率化。因此,在被广泛用作电机或发电机等的铁芯材料的无取向电磁钢板中,对于磁特性的提高的要求也进一步变强。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用的电机、及压缩机用电机中,该倾向显著。
上述那样的各种电机的电机芯由定子(stator)、及转子(rotor)构成。构成电机核心的定子及转子所要求的特性相互不同。对于定子,尤其要求优异的磁特性(铁损及磁通密度),而对于转子,要求优异的机械特性(拉伸强度及屈服比)。
定子与转子所要求的特性不同。因此,如果区分制造定子用的无取向电磁钢板与转子用的无取向电磁钢板,则能够实现各自所期望的特性。但是,准备2种类的无取向电磁钢板会招致成品率的降低。因此,为了实现转子所要求的优异的强度、和定子所要求的低铁损,以往一直在研究强度优异、且磁特性也优异的无取向电磁钢板。
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技术:为了实现定子所要求的那样的优异的磁特性,同时实现转子所要求的那样的优异的强度,作为钢板的化学成分,含有较多的硅(Si),并且,有意地添加镍(Ni)或铜(Cu)这样的有助于高强度化的元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005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159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506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近年来,对于实现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所要求的节能特性来说,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那样的技术中,作为定子材料的低铁损化是不充分的。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所公开那样的Ni或Cu这种促进高强度化的元素价格高,若积极地添加这些元素,则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成本会增大。
另外,近年来,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用的电机中,进行很多通过使电机转速高速化从而获取电机扭矩的设计,强烈要求转子的进一步高强度化。为了确保电机的安全性,不仅要避免以拉伸强度表示的破坏的极限特性,还应当避免疲劳所导致的破坏。为此,不仅要获得拉伸强度,获得较高的屈服应力(即,获得较高的屈服比)也是重要的。但是,即使使用了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也难以实现转子的进一步高强度化、高屈服比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抑制了制造成本的高强度且高屈服比的无取向电磁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83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