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水处理材料和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6112.0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6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吉永隼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贵 |
主分类号: | A01K1/015 | 分类号: | A01K1/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水 处理 材料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吸水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具备:
吸收液体的第1粒状体,其具有粒状的第1芯部、和含有粘接性材料且覆盖所述第1芯部的第1覆盖部;和,
吸收液体的第2粒状体,其具有粒状的第2芯部、和含有粘接性材料且覆盖所述第2芯部的第2覆盖部,
所述第1覆盖部和所述第2覆盖部由相同组成的材料形成,
所述第1覆盖部与所述第2覆盖部均为单层结构,
所述第2覆盖部的厚度为所述第1覆盖部的厚度的80%以下,
各设有多个所述第1粒状体和第2粒状体,
所述第1粒状体的个数为所述第1粒状体和第2粒状体的个数的总计的30%以上且7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处理材料,其中,
所述第2覆盖部的厚度为所述第1覆盖部的厚度的5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处理材料,其中,
所述第1粒状体的个数为所述第1粒状体和第2粒状体的个数的总计的40%以上且6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水处理材料,其中,
所述第1芯部和所述第2芯部由相同组成的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水处理材料,其中,
所述第1芯部和所述第2芯部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水处理材料,其中,
所述第1覆盖部中含有的所述粘接性材料为吸水性聚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水处理材料,其中,
所述第1芯部和第2芯部不含有粘接性材料。
8.一种吸水处理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第1粒状体形成工序,形成吸收液体的第1粒状体;和,
第2粒状体形成工序,形成吸收液体的第2粒状体,
所述第1粒状体形成工序包括如下工序:第1芯部形成工序,形成粒状的第1芯部;和,第1覆盖部形成工序,形成含有粘接性材料且覆盖所述第1芯部的第1覆盖部,
所述第2粒状体形成工序包括如下工序:第2芯部形成工序,形成粒状的第2芯部;和,第2覆盖部形成工序,形成含有粘接性材料且覆盖所述第2芯部的第2覆盖部,
所述第1覆盖部和所述第2覆盖部由相同组成的材料形成,
所述第1覆盖部与所述第2覆盖部均为单层结构,
所述第2覆盖部形成工序中,形成该第2覆盖部,使得所述第2覆盖部的厚度成为所述第1覆盖部的厚度的80%以下,
所述第1粒状体形成工序中,形成多个所述第1粒状体,
所述第2粒状体形成工序中,形成多个所述第2粒状体,
包括将所述多个第1粒状体与所述多个第2粒状体混合的混合工序,
所述混合工序中,将该第1粒状体和第2粒状体混合,使得所述第1粒状体的个数成为所述第1粒状体和第2粒状体的个数的总计的30%以上且7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水处理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2覆盖部形成工序中,形成该第2覆盖部,使得所述第2覆盖部的厚度成为所述第1覆盖部的厚度的5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水处理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混合工序中,将该第1粒状体和第2粒状体混合,使得所述第1粒状体的个数成为所述第1粒状体和第2粒状体的个数的总计的40%以上且60%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水处理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芯部形成工序和所述第2芯部形成工序使用相同的装置同时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贵,未经株式会社大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61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