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式气体吸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24499.6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4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竹原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A61M15/06;C25B1/04;C25B9/00;C25B15/02 |
代理公司: | 11400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谦;阴亮<国际申请>=PCT/JP20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槽 流路 加热器装置 控制基板 阴阳电极 气体吸引装置 尼古丁 流体连接 电池 电解式 摄取 阴极 阳极 电池供电 气体混合 贯通孔 混合部 吸嘴部 阳极侧 阴极侧 加热 断电 通电 蓄水 供电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边摄取尼古丁边同时摄取氢和氧的便携式电解式气体吸引装置。本发明的电解式气体吸引装置具有:电池;控制基板,对来自电池的供电进行控制;一对阴阳电极,通过该控制基板与电池的阳极及阴极进行通电或断电;能够蓄水的电解槽,在已安装的状态下,在电解槽的下部被插入其内部;加热器装置,当通过控制基板从电池供电时,加热器装置被加热从而产生含有尼古丁的蒸气;以及混合部,将从下述流路流入的气体混合后引导至具有贯通孔的吸嘴部,该流路为与电解槽内的一对阴阳电极的阴极侧流体连接的流路、以及与电解槽内的一对阴阳电极的阳极侧及加热器装置流体连接的流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式气体吸引装置,该电解式气体吸引装置能够随身携带且能够同时或选择性地对预定量的氢气、氧气及含有尼古丁的蒸气进行吸引。
背景技术
因吸引香烟时产生的侧流烟、呼出烟而导致的被动吸烟的危害等成为社会问题,提供一种所谓电子烟,其能够避免或减少含有焦油等的侧流烟等的释放。该电子烟的种类有:注入含尼古丁的液体并通过加热等使其蒸气化从而进行吸引方式的电子烟;在每次使用时连结含尼古丁的一次性烟盒进行使用方式的电子烟。而且,近年还出现了一种所谓加热式电子烟,该加热式电子烟以不燃烧烟叶的方式对其进行加热,并仅吸引尼古丁成分,不释放侧流烟(或大幅度减少)。
但是,以往的电子烟,即使能够避免因侧流烟等导致的被动吸烟的健康危害,但吸烟者本人会至少持续摄取尼古丁,自主地减少尼古丁摄取量的禁烟成为必须,结果就是无法实现禁烟。
一直以来,普遍认为香烟的健康危害会导致:(1)因产生活性氧而导致致癌性上升,(2)因吸入一氧化碳而导致运动机能等降低、动脉硬化风险等上升。其中,关于(1),活性氧的氧化力非常强,具有除掉侵入到人体体内的细菌、病毒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还已知活性氧也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进行攻击,导致其受损伤,活性氧的过量摄取会导致正常细胞受损的可能性提高,并使导致细胞劣化及细胞变异、或与之相伴的肌肤老化等风险上升,具代表性的就是导致致癌风险上升。
另外,关于(2),即使少量摄取一氧化碳,血液中血红蛋白机能也会降低,因持续轻度的缺氧,会导致运动机能、大脑机能下降。另外,还可能导致红血球异常增加,致使血液高粘性化、血压上升、导致头痛,还是动脉硬化的原因。
对此,近年来,逐渐了解到因氢与活性氧结合并还原,氢除去活性氧的作用很强,另外还明确了,由于作为氢与活性氧的反应物而生成的成分为水,因此,对人体的不良影响非常小。因此,尤其推荐在体内易产生活性氧的吸烟时向体内摄入氢,这成为氢水销售市场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氧化碳因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氧而无毒化,因此,还推荐在吸烟时摄取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7-5001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6-5109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式气体吸引装置,其能够同时实现边摄取尼古丁边防止被动吸烟及降低对吸烟者本人的健康危害,并且吸烟者能够方便地自由携带。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解式气体吸引装置是能够对氢、氧和/或含有尼古丁的蒸气进行吸引的便携式的电解式气体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池,被配置在电池收纳部内;
控制基板,对来自所述电池的供电进行控制;
一对阴阳电极,通过所述控制基板与电池的阳极及阴极进行通电或断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44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