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24320.7 | 申请日: | 2018-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4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长岛康寿之;佐竹勇树;植木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 主分类号: | F16F13/10 | 分类号: | F16F1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在本发明中,限制通路(24)包括:第1连通部(26),其向第1液室开口;第2连通部(27),其向第2液室开口;以及主体流路(25),其使第1连通部(26)与第2连通部(27)连通,在主体流路(25)中,在与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连接部分配设有引导部(43),该引导部(43)将来自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另一者侧的液体朝向该限制通路(24)的内表面中的与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一者相对的相对面(34a)引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例如汽车、工业机械等且用于吸收和减弱发动机等振动产生部的振动的隔振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7年4月27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88248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隔振装置,以往已知如下结构,该结构包括:第1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该第1安装构件呈筒状并连结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一者,该第2安装构件连结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其将上述的两个安装构件连结;以及分隔构件,其将封入有液体的第1安装构件内的液室划分为主液室和副液室。在分隔构件形成有使主液室与副液室连通的限制通路。在该隔振装置中,在振动输入时,两个安装构件在使弹性体弹性变形的同时相对位移,使主液室的液压变动而使液体在限制通路中流通,从而吸收和减弱振动。
然而,在该隔振装置中,存在如下可能:例如在因路面的凹凸等而输入较大的载荷(振动),主液室的液压急剧地上升之后,在因弹性体的回弹等而向相反方向输入了载荷时,主液室急剧地负压化。于是,存在如下可能:因该急剧的负压化而在液体中生成大量的气泡即发生气蚀,进而因生成的气泡破裂即气蚀破裂而产生异响。
在此,已知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隔振装置那样的如下结构:在限制通路内设置阀芯,从而即使在输入了振幅较大的振动时,也能够抑制主液室的负压化。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172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所述以往的隔振装置中,构造因设有阀芯而变得复杂,还需要对阀芯进行调整,因此存在制造成本增加这样的问题。此外,设计自由度因设有阀芯而降低,结果还存在隔振特性降低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易的构造在不降低隔振特性的前提下抑制因气蚀破裂而导致的异响的产生的隔振装置。
本发明的隔振装置是液体封入型的隔振装置,包括:第1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该第1安装构件呈筒状并连结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该第2安装构件连结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其将上述的两个安装构件弹性地连结;以及分隔构件,其将封入有液体的所述第1安装构件内的液室划分为第1液室和第2液室,并且在所述分隔构件形成有使所述第1液室与所述第2液室连通的限制通路,其中,所述限制通路包括:第1连通部,其向所述第1液室开口;第2连通部,其向所述第2液室开口;以及主体流路,其使所述第1连通部与所述第2连通部连通,在所述主体流路中,在与所述第1连通部和所述第2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连接部分配设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将来自所述第1连通部和所述第2连通部中的另一者侧的液体朝向该限制通路的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第1连通部和所述第2连通部中的一者相对的相对面引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43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尼装置
- 下一篇:用于安装机动车的动力总成单元的液压支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