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过热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24152.1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4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G·考洛特;S·比拉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11038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莫戈<国际申请>=PCT/EP2018/ |
地址: | 瑞士纳***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加热器 电池 充电 运作 气溶胶形成物质 汽化 可吸入气溶胶 电池充电 生成系统 气溶胶 配置 供电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成可吸入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将气溶胶形成物质汽化的电加热器(4)和用于对所述电加热器供电的电池(3)。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2),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电加热器是否运作以及所述电池是否正在充电。所述控制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当所述电加热器运作时阻止所述电池充电,以及当所述电池正在充电时阻止所述电加热器运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成可吸入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将气溶胶生成物质汽化的电加热器和用于对电加热器供电的电池。
背景技术
在例如电子香烟的常规气溶胶生成系统中,例如电子烟液的气溶胶生成物质借助于电加热器而汽化。电加热器由电池供电。电池可以例如借助于系统中的USB电缆和对应USB端口来充电。然而,因为电池可能会燃烧或造成内部压力突然增大,所以电池会造成潜在的问题。这种情形可能是由于电池温度高而发生。高电池温度可能会破坏电池的内部单元,从而导致短路。电池温度可能会在电池充电期间增大,这是因为传送到电池中的电力会生成热,但有时还因为比如电子组件的外部元件靠近电池。在高温条件下,电池会在“热失控”条件下生成越来越多的热。由于电池的过充电,即,当向电池提供的充电电流大于电池被设计为具有的充电电流时,也会出现高温。过电压、过充电电流、过放电电流、过放电电压、对完全耗尽的电池再充电或者在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下对电池充电或放电也可能会导致电池出现高温,从而可能会导致电池发生内部损坏。
靠近正在抽吸的用户的面部的内部损坏的电池可能会使用户处于不利情境。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用气溶胶生成系统防止用户的不利情境。
发明内容
此问题由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解决。就此来说,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生成可吸入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将气溶胶形成物质汽化的电加热器和用于对电加热器供电的电池。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其中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检测电加热器是否运作以及电池是否正在充电。控制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当电加热器运作时阻止电池充电,以及当电池正在充电时阻止电加热器运作。
提供仅允许对电池充电或使加热器运作的控制单元会确保用户不能在电池的充电期间抽吸。此外,用户不能在抽吸期间对电池充电。如上文所描述,由于在对电池充电期间温度增大,故在电池的充电期间电池发生内部损坏的可能性最高。此外,使用所述系统,即,抽吸,可能会另外增大电池的温度,这是由于电力从电池朝向加热器传送且还由于加热器温度。在充电期间,本发明防止了在加热器的运作期间发生此额外热生成。因此,降低了电池发生内部损坏的可能性。此外,如果电池发生内部损坏,那么可以防止对用户产生不舒适的情境,这是因为用户未在充电期间抽吸。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当USB电缆连接到系统的USB端口时,控制单元可以检测电池的充电。可以通过任何常规方式来促进检测USB电缆连接到系统的USB端口以对电池充电。
可以由控制单元检测电池的任何合适充电。举例来说,可以采用USB类型连接器以用于对电池充电,所述连接器是例如Micro USB或USB类型C连接器。可以采用与USB连接器介接的定制连接器或电缆。在此状况下,USB电缆可以插到定制连接器或电缆上。定制连接器或电缆的另一侧可以连接气溶胶生成系统。还可以采用定制充电器,其在一个侧直接连接到例如AC适配器或PC的USB端口上且在另一侧直接连接到气溶胶生成系统上,在充电器与系统之间具有或没有电缆。还可以采用定制AC适配器。在此状况下,采用具有或没有定制电缆的定制AC适配器。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插到AC适配器或插到连接到AC适配器的电缆。可以采用任何专有充电系统。此外,可以采用并由控制单元检测电池的例如感应充电的无线充电。为了检测电池的充电,可以采用常规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未经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4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