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粗滤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24106.1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4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石塚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玛信过滤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B01D24/00;B01D29/00;B01D29/07;B01D35/02;E02F9/00;F15B1/26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文海<国际申请>=PCT/JP2018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圆筒形状 外筒 空气排出孔 方式设置 薄板状 褶皱状 抵接 滤材 去除 折弯 连结 粗滤器 圆板状 混入 上板 俯视 覆盖 | ||
一种能够去除液体所包含的气泡,避免去除了的气泡再次混入液体的粗滤器。在将薄板状的滤材呈褶皱状折弯并将两端连结而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第一过滤部的内侧,以不与第一过滤部抵接的方式设置有将薄板状的滤材呈褶皱状折弯并将两端连结而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第二过滤部。另外,在第一过滤部的外侧,以不与第一过滤部抵接的方式设置有比第一过滤部的高度及第二过滤部的高度高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外筒。另外,在对第一过滤部的上侧、第二过滤部的上侧及外筒的上侧进行覆盖的大致圆板状的上板上,在俯视下在外筒与第一过滤部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一空气排出孔,在第一过滤部与第二过滤部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空气排出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粗滤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回流式过滤器和吸滤器结合在同轴上的建筑机械的工作油箱装置。吸滤器的上端面与回流式过滤器的下端面分离开规定距离L。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9945号公报
在作业机械(例如液压装置)中,在从液压回路向箱返回的工作油(液体)中通常包含许多气泡。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仅是避免从回流式过滤器向吸滤器(相当于粗滤器)直接流入包含气泡的工作油,当包含气泡的工作油流入吸滤器时,导致气泡与工作油一起通过吸滤器。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包含气泡的工作油通过吸滤器并向泵送出,有可能因泵吸入气泡而泵产生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去除液体所包含的气泡、避免去除了的气泡再次混入液体的粗滤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粗滤器例如设置于储存液体的箱内,所述粗滤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将薄板状的滤材呈褶皱状折弯并将两端连结而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第一过滤部及第二过滤部;在所述第一过滤部及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外侧设置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外筒;对所述第一过滤部的上侧、所述第二过滤部的上侧及所述外筒的上侧进行覆盖的大致圆板状的上板;以及对所述第一过滤部的下侧和所述第二过滤部的下侧进行覆盖的大致圆板状的下板,所述第二过滤部以不与所述第一过滤部抵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部的内侧,所述外筒以不与所述第一过滤部抵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部的外侧,所述外筒比所述第一过滤部的高度及所述第二过滤部的高度高,在所述下板上,在俯视下在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内侧形成有流出口,在所述上板上,在俯视下在所述外筒与所述第一过滤部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一空气排出孔,在所述第一过滤部与所述第二过滤部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空气排出孔。
根据本发明的粗滤器,在将薄板状的滤材呈褶皱状折弯并将两端连结而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第一过滤部的内侧,以不与第一过滤部抵接的方式设置有将薄板状的滤材呈褶皱状折弯并将两端连结而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第二过滤部。另外,在第一过滤部的外侧,以不与第一过滤部抵接的方式设置有比第一过滤部的高度及第二过滤部的高度高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外筒。由此,避免在箱内流动的液体直接碰触第一过滤部,且将通过多个过滤部后的液体从粗滤器排出,由此能够从液体去除气泡。
另外,在对第一过滤部的上侧、第二过滤部的上侧及外筒的上侧进行覆盖的大致圆板状的上板上,在俯视下在外筒与第一过滤部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一空气排出孔,在第一过滤部与第二过滤部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空气排出孔。由此,能够将气泡相对于液体另行从粗滤器排出。因此,能够避免去除了的气泡再次混入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玛信过滤器株式会社,未经雅玛信过滤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4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