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性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3176.5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5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繁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富国 |
主分类号: | F16F15/167 | 分类号: | F16F15/167;F16F15/1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潘树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性 阻尼 | ||
一种粘性阻尼器(10),具有:轮毂盘(11),安装于旋转轴的;环状阻尼器(22),具备惯性质量体(21),且配置于轮毂盘(11)的外周部的;以及散热盘(31)、(32),设于环状阻尼器(22)的两端面中的至少一面的。散热盘(31)、(32)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冷却通路,冷却通路具备朝环状阻尼器(22)的旋转方向前方开口的空气导入口(41),以及朝旋转方向后方开口的空气流出口(4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性阻尼器,安装于内燃机的曲轴等旋转轴,吸收旋转轴的扭转振动。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卡车、公交车等车辆的动力源,或者建筑机械、农业机械等工业机械的动力源使用的内燃机,也就是发动机,具有曲轴或凸轮轴等旋转轴。由于发动机的燃烧周期的原因,对曲轴等旋转轴施加伴随旋转脉动的转矩,从而,旋转轴发生扭转振动。为了吸收这种扭转振动,扭振阻尼器安装于旋转轴。作为扭振阻尼器,有一种称为粘性阻尼器。粘性阻尼器具有:安装于旋转轴的轮毂侧部件和旋转自由地安装于轮毂侧部件的外周部的惯性质量体,通过配置于轮毂侧部件和惯性质量体之间的衰减液的剪切阻力,吸收并消散旋转轴的扭转振动。
粘性阻尼器有内部质量块型和外部质量块型,内部质量块型为惯性质量体,也就是惯性质量块收纳于设置在轮毂侧部件的外周部的环状阻尼器外壳内的类型,外部质量块型为惯性质量块安装成包围轮毂侧部件,即轮毂盘的外周部的外侧的类型。
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内部质量块型的粘性阻尼器。这种粘性阻尼器中,作为轮毂盘的法兰的外周部设有阻尼器外壳,阻尼器外壳的工作腔内收纳有惯性质量体和粘性的衰减介质。阻尼器外壳的两端面中至少之一设有风扇盘,所述风扇盘具备在阻尼器外壳的半径方向上延伸的冷却通路。冷却通路具备多个内侧冷却通路和多个外侧冷却通路,其中,所述多个内侧冷却通路沿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配置成同心圆状,所述多个外侧冷却通路位于比内侧冷却通路更靠近直径方向外侧的位置,沿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配置成同心圆状,内侧冷却通路具有与外侧冷却通路不同的尺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040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粘性阻尼器中,阻尼器运行过程中,即,旋转时,使沿半径方向输送的空气首先接触内侧冷却通路,之后接触外侧冷却通路,阻尼器通过从冷却通路到空气的热传递得以冷却。而且,通过在内侧冷却通路和外侧冷却通路之间设置间隔,使得此处产生紊流,阻止了层状的空气流动,提高了热传递。
然而,这种粘性阻尼器中,冷却通路在半径方向,也就是相对于旋转方向的直角方向形成,而且由于该冷却通路的开口不朝向阻尼器的旋转方向开口,不能利用阻尼器的旋转产生的旋转方向的空气流,因此,被导入冷却通路的冷却空气是有限的,存在无法提高粘性阻尼器的冷却效果的问题。并且,经过内侧冷却通路,吸收热量并被加热的空气会再次被导入外侧冷却通路,因此不能提高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冷却效率的粘性阻尼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式
本发明的粘性阻尼器具有:轮毂盘,安装于旋转轴;环状阻尼器,配置于所述轮毂盘的外周部,且具备惯性质量体并且在所述惯性质量体与所述轮毂盘之间的间隙填充有衰减液;以及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环状阻尼器的两端面中的至少一面,所述散热片由冷却通路构成,且在所述环状阻尼器的端面,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冷却通路具备朝向所述环状阻尼器的旋转方向前方开口的空气导入口,以及朝向旋转方向后方开口的空气流出口。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富国,未经株式会社富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3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