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互锁连接器的罩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2937.5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6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桧田健史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1R13/6591 | 分类号: | H01R13/6591;H01R13/5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曼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锁 连接器 | ||
带互锁连接器的罩(1)具有罩主体(10)和互锁连接器(20)。罩主体(10)构成为覆盖设于电力转换装置(100)的壳体(101)的开口部(102),并且具有导电性。互锁连接器(20)构成为能和设于壳体(101)的内部的待接连接器(103)电连接。在罩主体(10)与互锁连接器(20)之间形成有噪声屏蔽层(30)和低导电层(40)。噪声屏蔽层(30)具有导电性。低导电层(40)位于比噪声屏蔽层(30)靠近罩主体(10)侧的位置,并且与罩主体(10)和噪声屏蔽层(30)相比导电性更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互锁连接器的罩。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容易进行向供高压电流流动的端子部紧固螺栓的紧固作业等,在电力转换装置的壳体设有开口部,在紧固作业等结束后用罩覆盖该开口部从而防止异物的侵入。而且,采用互锁机构作为检测该罩的开闭状态的机构。互锁机构构成为,由设于罩的互锁连接器和设于壳体内的待接连接器构成,在罩封闭状态下两个连接器电连接,在罩打开状态下两个连接器彼此分开而不电连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互锁机构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互锁连接器以可移动的状态安装于罩的内侧面,在罩封闭时,互锁连接器可靠地连接到待接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484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为了检测罩的开闭状态,将互锁连接器安装于罩,因此,容易受到该电力转换装置中的外来噪声的影响。因此,在对互锁连接器和待接连接器的电连接状态进行检测的互锁机构中,有可能因外来噪声而错误检测开闭状态。为了抑制该错误检测,考虑通过增大具有导电性的罩的厚度并使外来噪声在穿过罩时进行内部衰减来减少到达互锁连接器的噪声。但是,即使仅增大罩的厚度,对于低频噪声的内部衰减效果也较小,因此,不能充分减少到达互锁连接器的噪声并且还产生了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而且,当将该电力转换装置装设于车辆时,由于容易从车辆内的其他装置产生低频噪声,因此上述问题进一步显著。
本发明鉴于上述背景作出,提供一种能防止开闭状态的错误检测并且实现小型化的带互锁连接器的罩。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带互锁连接器的罩具有罩主体和互锁连接器,该罩主体构成为覆盖设于电力转换装置的壳体的开口部并且具有导电性,该互锁连接器构成为能和设于上述壳体的内部的待接连接器电连接,在上述罩主体与上述互锁连接器之间分别形成有噪声屏蔽层和低导电层,上述噪声屏蔽层具有导电性,上述低导电层位于比该噪声屏蔽层靠近上述罩主体一侧的位置并且与上述罩主体和上述噪声屏蔽层相比导电性更低。
发明效果
在上述带互锁连接器的罩中,在罩主体与互锁连接器之间分别形成有噪声屏蔽层和低导电层,上述噪声屏蔽层具有导电性,上述低导电层位于比该噪声屏蔽层靠近罩主体一侧的位置并且与罩主体和噪声屏蔽层相比导电性更低。由此,通过穿过罩主体、噪声屏蔽层时的内部衰减和在低导电层中产生于噪声屏蔽层与罩主体之间的反射的协同效应,能防止外来噪声到达互锁连接器,从而提高抗噪性。防止罩的开闭状态的错误检测。此外,由于不需要过度增大罩主体的厚度,因此能实现上述带互锁连接器的罩的小型化。而且,即使在外来噪声包含较多的低频噪声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低导电层中的反射来防止该外来噪声到达互锁连接器。因此,即使在低频噪声较多的车辆内,也能防止上述带互锁连接器的罩的开闭状态的错误检测并且实现上述带互锁连接器的罩的小型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防止罩的开闭状态的错误检测并且实现小型化的带互锁连接器的罩。
另外,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括号内的符号表示与后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元件的对应关系,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的记述,可以更明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如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29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