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22763.2 | 申请日: | 2018-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5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 发明(设计)人: | 平泰辅;嘉本启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樊楠;陈万青 |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调用 送风 装置 | ||
外壳(8)中设有向驱动风扇的马达供给冷却风的冷却风通路(70)。冷却风通路(70)的上游端与上层空气通路(17)相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搭载于汽车等中并吹送空调用空气的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尤其涉及能够同时吹送车室内空气与车室外空气的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搭载于车辆中的空调装置被构成为:选择车室内空气(内部空气)和车室外空气(外部空气)中的一种作为空调用空气进行吹送,通过冷却用换热器及加热用换热器调节温度之后,供给至车室的各部分。
近年来,作为用于吹送空调用空气的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除了仅吹送上述内部空气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和仅吹送上述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引入模式之外,还能够切换为用于吹送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双方的内外空气双层流模式的装置已投入实际使用。即,如专利文献1~4中所公开的内容,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的外壳形成有内部空气引入口和外部空气引入口,并且形成有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在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的内部分别设有送风扇,这两个送风扇由共同的马达驱动。并且,外壳中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内部空气引入口及外部空气引入口的内外空气切换风门,通过该内外空气切换风门,能够实现仅打开内部空气引入口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仅打开外部空气引入口的外部空气引入模式、以及打开内部空气引入口及外部空气引入口的内外空气双层流模式之间的切换。并且,当上述两个送风扇旋转而进入内部空气循环模式时,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中流动从内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内部空气;此外,当进入外部空气引入模式时,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中流动从外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外部空气;再者,当进入内外空气双层流模式时,上层空气通路中流动从外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外部空气,而下层空气通路中流动从内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内部空气。
并且,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设置有供马达的冷却风流通的冷却风通路。该冷却风通路以与下层空气通路相连通的方式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967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06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0150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8234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于是,根据如专利文献1~4那样的能够切换为内外空气双层流模式的送风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即,例如吹热风时,通过进入内外空气双层流模式,一边将被引入上层空气通路的低湿度的外部空气供给到前窗附近以防止雾化,一边使被引入下层空气通路的内部空气循环而供给到脚部附近,从而能够提高供暖效率。
但是,在内外空气双层流的送风装置中,由于两个送风扇由共同的马达驱动,所以无法避免对马达的负载加重,因此进一步提高马达的冷却性能成为技术问题。
因此,如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那样,考虑以与下层空气通路相连通的方式来设置冷却风通路,但使冷却风通路与下层空气通路相连通时有可能引起如下问题。
即,如上所述,当吹热风时切换为内外空气双层流模式,在内外空气双层流模式下,内部空气被引入下层空气通路,由于上述内部空气为车室内的空气,因此温度较高。当使冷却风通路与下层空气通路相连通时,由于在内外空气双层流模式下温度较高的空气被供给到马达,所以马达的冷却性能有可能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27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