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雾回收监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80022443.7 | 申请日: | 2018-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6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崔明奎;金椿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龙野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7D7/54 | 分类号: | B67D7/54;B67D7/32;B67D7/42 |
| 代理公司: | 11264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俊;高珊<国际申请>=PCT/KR20 |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富川市远美***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漏油 燃料油 油雾回收 检测 传感器部 监控系统 加油口 注油器 注油嘴 储存 车辆供给 信号判断 异常状态 回收 给油泵 供给部 供油管 回收泵 回收物 回收油 油雾 注油 地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雾回收监控系统。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油雾回收监控系统包括:注油器,通过给油泵的操作,从储存有燃料油的地下储存所向车辆供给燃料油;注油嘴,通过供油管与所述注油器连接,包括向车辆的加油口供给燃料油的供给部,以及从车辆的加油口回收油雾的回收部;漏油液检测传感器部,通过油雾回收管与所述注油嘴连接,检测在包含通过回收泵的操作所回收的油雾的回收物中是否含有漏油液,以检测注油时是否漏油;以及控制部,接收在所述漏油液检测传感器部检测到的信号,并且在根据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漏油时,产生异常状态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雾回收监控系统,具体来说涉及如下的油雾回收监控系统:从汽车的加油口回收油雾,以预防火灾及保护驾驶人员和注油作业人员等的健康和环境,并检测所回收的油雾中是否含有漏油液,来检测注油时是否漏油,以控制注油状况,从而实现定量注油。
背景技术
“油雾”是由燃料油等通过微细缝隙喷射而产生,或者通过燃料油等接触高热装备而汽化的过程而产生,在密封空间里,油雾浓度变高或高热加重的情况下,存在可能爆炸的危险。
为了解决这种危险,正在进行设置油雾监控装备或温度监控装备,或者设置回收油雾的设备等用于消除油雾的多角度研究。
作为回收油雾的现有技术的一例,有韩国发明公开第10-2004-0020313号的注油器的油雾吸入装置。
所述现有技术,是在注油嘴主体筒部嵌入形成有褶皱的盖子,在盖子上嵌入气味吸入管的前端部而固定到注油软管上,将气味吸入管连接到气味吸入板上而使其吸入油雾。
所述现有技术虽然可回收油雾,但因为构成为通过净化装置净化所回收的油雾,因此只能除去加油站周边的气味,而有不能重新利用油雾的问题。
作为现有技术的另一例,有韩国发明注册第10-0786623号的具有油雾回收功能的吊顶式注油器。
所述现有技术的吊顶式注油器具备油雾回收功能,其包括:连接到油类储存槽的注油软管;用于卷绕注油软管的注油软管用卷筒;连接到注油枪的油雾软管;以及油雾软管用卷筒。。
所述现有技术虽构成为可回收油雾并移动到油类储存槽,但只是将所回收的油雾通过吸入装置移动到油类储存槽,并没有考虑到怎样处理油雾。
并且,所述现有技术完全没有考虑在注油嘴自身或注油软管和注油嘴的连接部位发生漏油时所产生的漏油液量,因此,在发生问题时,存在即使不能实现定量注油,注油作业人员和驾驶人员也完全不能认知到这个情况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油雾回收监控系统:从汽车的加油口回收油雾,以预防火灾及保护驾驶人员和注油作业人员等的健康和环境,并检测所回收的油雾中是否含有漏油液,来检测注油时是否漏油,以控制注油状况,从而实现定量注油。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油雾回收监控系统,包括:注油器,通过给油泵的操作,从储存有燃料油的地下储存所向车辆供给燃料油;注油嘴,通过供油管与所述注油器连接,包括向车辆的加油口供给燃料油的供给部,以及从车辆的加油口回收油雾的回收部;漏油液检测传感器部,通过油雾回收管与所述注油嘴连接,检测在包含通过回收泵的操作所回收的油雾的回收物中是否含有漏油液,以检测注油时是否漏油;以及控制部,接收在所述漏油液检测传感器部检测到的信号,并且在根据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漏油时,产生异常状态操作。
优选地,所述漏油液检测传感器部,将通过所述油雾回收管流入壳体内部的回收物分离成油雾和漏油液,其中油雾传输到燃料油供给侧,漏油液储存到壳体中,并检测所述壳体中储存基准容量以上的漏油液的情况,来检测是否漏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龙野株式会社,未经韩国龙野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24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