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逻辑信道数据封包传输之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1281.5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2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魏嘉宏;周建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孙芬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屯门海荣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逻辑 信道 数据 封包 传输 方法 无线通信 系统 | ||
1.一种用户设备UE,包含:
处理器,被配置以执行指令以:
接收与第一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承载和第二RLC承载对应的多个逻辑信道优先排序LCP相关参数;
所述LCP相关参数包括优先位元速率、桶大小持续时间、逻辑信道优先顺序和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LCP相关参数的第一部分对应于与第一RLC承载关联的第一逻辑信道,及所述LCP相关参数的第二部分对应于与第二RLC承载关联的第二逻辑信道;
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接收来自所述第一RLC承载的第一RLC数据封包及接收来自所述第二RLC承载的第二RLC数据封包,其中:
所述第一RLC数据封包包括第一封包数据控制协议PDCP封包数据单元PDU,
所述第二RLC数据封包包括第二PDCP PDU,所述第一PDCP PDU和第二PDCP PDU被PDCP实体标记;
通过所述MAC实体,识别所标记的所述第一PDCP PDU和所述第二PDCP PDU,判断所述第一RLC数据封包和所述第二RLC数据封包是否为复制的RLC数据封包;及
当确定所述第一RLC数据封包和所述第二RLC数据封包为复制的RLC数据封包时,分别基于所述LCP相关参数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一RLC数据封包和所述第二RLC数据封包打包成不同的MAC封包数据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E,其中,所述处理器更被配置以执行指令以:
从第一基站接收所述LCP相关参数,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双连接操作中复制数据封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E,其中,所述处理器更被配置以执行指令以:
在所述MAC实体中接收复制指示符;
根据所述MAC实体中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所述复制指示符判断所述第一RLC数据封包和所述第二RLC数据封包是否为复制的RLC数据封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UE,其中,所述处理器更被配置以执行指令以:
从基站接收所述复制指示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UE,其中,所述复制指示符包括复制功能on/off指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UE,其中,所述复制指示符包括MAC报头中的标志位元。
7.一种数据封包传输方法,包含:
接收与第一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承载和第二RLC承载对应的多个逻辑信道优先排序LCP相关参数;
所述LCP相关参数包括优先位元速率、桶大小持续时间、逻辑信道优先顺序和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LCP相关参数的第一部分对应于与第一RLC承载关联的第一逻辑信道,及所述LCP相关参数的第二部分对应于与第二RLC承载关联的第二逻辑信道;
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接收来自所述第一RLC承载的第一RLC数据封包及接收来自所述第二RLC承载的第二RLC数据封包,其中:
所述第一RLC数据封包包括第一封包数据控制协议PDCP封包数据单元PDU,
所述第二RLC数据封包包括第二PDCP PDU,所述第一PDCP PDU和第二PDCP PDU被PDCP实体标记;
通过所述MAC实体,识别所标记的所述第一PDCP PDU和所述第二PDCP PDU,判断所述第一RLC数据封包和所述第二RLC数据封包是否为复制的RLC数据封包;及
当确定所述第一RLC数据封包和所述第二RLC数据封包为复制的RLC数据封包时,分别基于所述LCP相关参数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一RLC数据封包和所述第二RLC数据封包打包成不同的MAC封包数据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封包传输方法,更包含:
从第一基站接收所述LCP相关参数,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双连接操作中复制数据封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颖创新有限公司,未经鸿颖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12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因子IX融合蛋白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下一篇:接合系统及接合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