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薄膜、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及薄膜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20055.5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1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立治;富永刚史;中田将裕;石渡忠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B32B15/085;H01G4/32 |
代理公司: | 11277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国际申请>=PCT/JP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薄膜 介质击穿 微晶 广角X射线衍射法 反射峰 熔化焓 交流 | ||
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直流120℃的介质击穿强度优异、并且交流120℃的介质击穿强度优异的聚丙烯薄膜。本公开的聚丙烯薄膜为满足式I、并且厚度为1.0μm~19μm的聚丙烯薄膜。式I中,熔化焓的单位为J/g、微晶尺寸的单位为nm。微晶尺寸由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α晶(040)面的反射峰的半值宽度使用Scherrer公式求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聚丙烯薄膜、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以及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聚丙烯薄膜可以用于电容器的诱导体。例如可以用于构成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的动力控制单元(Power Control Unit)的变换器(inverter)中的电容器的诱导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07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6238403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6089186号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3689009号
发明内容
使用聚丙烯薄膜作为电容器诱导体的电容器,从上述使用环境(作为一例,在发动机室(engine room)内温度升高的环境、电容器的自热等)的观点考虑,优选虽然为小型·轻量·高容量,但是在120℃左右的高温下施加直流电压时的介质击穿强度(介质击穿强度)以及施加交流电压时的介质击穿强度优异。即,期望的是如聚丙烯薄膜的厚度不足20μm那样薄、且前述介质击穿强度优异。
对于前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聚丙烯薄膜而言,使用低立构规整性的树脂,使用上述薄膜作为电容器元件时,存在高温下(例如120℃)有可能得不到优异的介质击穿强度这种问题。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得到高温下的优异的介质击穿强度、作为结果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耐电压性的聚丙烯薄膜。更具体而言,其目的在于,提供120℃这种环境下以直流电源施加直流电压而测得的介质击穿强度(以下也称为120℃时的直流电压下的介质击穿强度、或VDC120℃)优异、并且120℃这种环境下以交流电源施加交流电压而测得的介质击穿强度(以下也称为120℃时的交流电压下的介质击穿强度、或VAC120℃)优异的聚丙烯薄膜。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聚丙烯薄膜的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和具有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的薄膜电容器。
本发明人等对于聚丙烯薄膜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本发明人等发现,存在下述倾向:聚丙烯薄膜的微晶尺寸越小则120℃时的直流电压下的介质击穿强度和120℃时的交流电压下的介质击穿强度越高。另外发现下述倾向:聚丙烯薄膜的熔化焓越高则120℃时的直流电压下的介质击穿强度和120℃时的交流电压下的介质击穿强度越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子控股株式会社,未经王子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00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