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的车身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18822.9 | 申请日: | 2018-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1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关弘幸;高桥伸也;种山昭史;田中裕一;小西孝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K19/20 | 分类号: | B62K19/20;B62K11/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国超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车辆 车身 结构 | ||
跨骑型车辆的车身结构具备第一框架(21)、第二框架(23)、以及与所述第一框架(21)及所述第二框架(23)结合的衬板(30),所述衬板(30)与所述第一框架(21)的折弯部(21c)结合,将所述衬板(30)与所述第二框架(23)结合的第二框架(23)的焊接部(23w)设置于所述衬板(30),在所述衬板(30)中的与所述第二框架(23)的焊接部(23w)不同的部位设有将所述衬板(30)与所述第一框架(21)结合的结合部(31h)。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骑型车辆的车身结构。
本申请基于在2017年3月2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特愿2017-060983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在跨骑型车辆的车身结构中,已知有相对于焊接有多个构件的主框架直接焊接座椅框架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前侧框架上通过焊接而结合了头管等之后,将前侧框架与后框架进行激光焊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5-189426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因与主框架接合的各构件的焊接状况等引起的残留应力按照各车辆而不同,因此与焊接时的热量输入相伴的回弹量也按照各车辆而不同。其结果是,有时为了确保车架整体的尺寸精度而需要较多的工时,且与残留应力相伴的回弹量的预测或调整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的目的在于,在跨骑型车辆的车身结构中,削减用于确保车架整体的尺寸精度的工时,容易进行与残留应力相伴的回弹量的预测或调整。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跨骑型车辆的车身结构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跨骑型车辆(1)的车身结构具备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与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结合的衬板,所述衬板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折弯部结合,将所述衬板与所述第二框架结合的第二框架的焊接部设置于所述衬板,在所述衬板中的与所述第二框架的焊接部不同的部位设有将所述衬板与所述第一框架结合的结合部。
(2)在上述(1)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框架可以是焊接有多个构件的主框架。
(3)在上述(1)或(2)的方案中,可以在所述结合部的整周设有将所述衬板与所述第一框架结合的所述第一框架的焊接部。
(4)在上述(1)~(3)中的任一方案中,所述第二框架的焊接部可以包括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可以在所述衬板上设有折回部,以使所述第一焊接部及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互不相同的面上。
(5)在上述(1)~(4)中的任一方案中,可以在所述衬板上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连续的连续面。
(6)在上述(5)的方案中,可以在所述衬板上形成有用于设置所述连续面的切口部。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1)的方案,通过在与第一框架的折弯部结合的衬板上设置第二框架的焊接部,从而与在第一框架上直接焊接第二框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第二框架的焊接时向第一框架的热量输入。因此,能够抑制在经由衬板的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结合状态下产生回弹的情况。
因此,能够削减用于确保车架整体的尺寸精度的工时,容易进行与残留应力相伴的回弹量的预测或调整。
此外,在衬板中的与和第二框架焊接的焊接部不同的部位设有将衬板与第一框架结合的结合部,由此使特别容易作用有应力的衬板的外周缘成为非焊接部,且相对于第一框架能够变形,因此能够使作用于第一框架的应力逃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88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摩托车的框架结构
- 下一篇:船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