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支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7485.1 | 申请日: | 2018-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1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中泽紘也;鹈泽祐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50/00 | 分类号: | B62J50/00;B62J1/12;B62J35/00;F02M35/024;F02M3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欧阳柳青;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空气滤清器 支承 结构 | ||
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支承结构,其能够增加车体框架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实现部件个数削减及轻量化。机动二轮车在车体框架(11)支承有发动机,具备对向发动机供给的进气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器(81)。空气滤清器(81)具备空气滤清器壳体(94)和空气滤清器元件,空气滤清器元件收纳在空气滤清器壳体(94)内且对被吸入到空气滤清器壳体(94)内的外部空气进行过滤,空气滤清器壳体(94)卡定或浮动支承于车体框架(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乘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这样的结构:在车体框架设置开口部或设置用于紧固的支承部件,来支承空气滤清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24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在为了将空气滤清器紧固于车体框架而设置开口部或设置用于紧固的支承部件的结构中,需要以开口部为前提设计车体框架的强度,或研究因增加紧固部件而引起的车体框架强度的提高程度,有可能车体框架的设计自由度受到制约,而且导致构成车体框架的部件的增加、重量增加。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支承结构,其能够增加车体框架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及轻量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说明书中包括2017年3月28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7-063767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支承结构,该鞍乘型车辆在车体框架(11)支承有发动机(45),并且具备对向发动机(45)供给的进气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器 (81),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81) 具备:空气滤清器壳体(94);以及空气滤清器元件(98),其收纳在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94)内,对被吸入到空气滤清器壳体(94)内的外部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94)卡定或浮动支承于所述车体框架(11)。
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94)具备:左右一对突出部(95g),其卡定或浮动支承于所述车体框架(11);以及被按压部(95j),其在俯视观察时配置在所述左右的突出部(95g)之间,受到来自所述车体框架(11)侧的按压,所述突出部(95g)和所述被按压部(95j)被所述车体框架(11)夹持。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所述被按压部(95j)形成为凹形状。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所述被按压部(95j)在其底部具备平坦部(95s),在所述平坦部(95s)的周围形成有凸部(95z)。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突出部(95g)与所述被按压部(95j)配置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所述车体框架(11)具备按压所述被按压部(95j) 的框架部件(88),所述框架部件(88)以沿着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94)的表面的方式形成。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所述框架部件(88)是座椅支承部件。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所述框架部件(88)是燃料箱支承部件。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94)包括:壳体主体(91),其具备所述突出部(95g)及所述被按压部(95j);以及空气滤清器罩(92),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覆盖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91)的开口部(95a),在所述开口部(95a) 的附近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所述空气滤清器元件(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74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
- 下一篇:用于摩托车的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