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的底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7259.3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1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小松昭浩;泷川宽弥;岸敏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23/00 | 分类号: | B62J23/00;B62J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蔡丽娜;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结构 | ||
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底罩结构,利用底罩而容易向气缸部导风。从下方覆盖发动机(11)的至少一部分的底罩(45)具备:基部(91),其配置在发动机(11)的下方;以及纵壁部(92),其在发动机(11)的前方向上方延伸。纵壁部(92)向上方延伸到在侧视观察车体时气缸部(31)所处的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底罩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主车架,其从前立管向后方延伸;发动机,其配置在主车架的下方,在曲轴箱的上部具有气缸部;以及底罩,其从下方覆盖发动机的至少一部分。在这种车辆中公开了具备以下部分的结构:下管,其从前立管向后下方延伸;散热器,其沿着下管配置;车体罩部,其从左右覆盖下管及散热器;下部罩部,其覆盖散热器的下方;以及车体底罩,其与车体罩部的下端部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12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在下管前方具有遍及下管的上下延伸的大型散热器,车体罩部是覆盖大型散热器的左右的散热器护罩。在该散热器护罩的下部连接有小型的下部罩部和车体底罩。下部罩部或车体底罩通常是保护发动机下方的底罩,并非有利于向气缸部等导风的导风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底罩使得容易向气缸部导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说明书中包含2017年3月24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7-060184号的全部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底罩结构,其具备:主车架16,其从前立管15向后方延伸;发动机11,其配置在所述主车架16的下方,在曲轴箱30的上部具有气缸部31;以及底罩45,其从下方覆盖所述发动机11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底罩45一体地具备:基部91,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11的下方;以及纵壁部92,其在所述发动机11的前方向上方延伸,所述纵壁部92在侧视观察车体时向上方延伸到所述气缸部31所处的高度。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纵壁部92在侧视观察车体时向上方延伸到所述气缸部31所处的高度。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在所述下框架17的前方设置有散热器75,并且在所述散热器75的侧方设置有散热器护罩76,所述纵壁部92在侧视观察车体时沿着所述散热器护罩76的轮廓延伸。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纵壁部92的前后的轮廓92f、92r中的任一方与所述散热器护罩76的前缘76f或后缘76r的延长线76f'、76r'重叠。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下框架17是从前方观察车体时以比所述气缸部31的宽度大的间隔向下方延伸的左右的框架,在所述下框架17的端部具有紧固部17a,支承所述曲轴箱30的发动机吊架80被紧固于该紧固部17a,所述纵壁部92从侧方覆盖左右的所述下框架17的端部以及所述发动机吊架80。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在所述发动机11的下方设置有消音器33,所述基部91的最下部91L在侧视观察车体时与所述消音器33的最下表面33L共面。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纵壁部92的上下长度比所述基部91的前后长度长。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纵壁部92具有使行驶风导入所述纵壁部92内的开口部92K。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72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