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化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16674.7 | 申请日: | 2018-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2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栗原美树;吉住英子;渡部智美;木户裕允;濑尾哲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D491/048 | 分类号: | C07D491/048;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多益;张佳鑫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化合物 发光 元件 装置 电子设备 照明 | ||
提供一种新颖的有机化合物。即,提供一种在提高发光元件的可靠性上有效的新颖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包括包含嘧啶环的稠环,以通式(G1)表示。在通式(G1)中,A是碳原子数为6至100的基,并且包含芳香环和芳杂环中至少一个。该芳香环及该芳杂环各自可以包含取代基。另外,Q表示氧或硫。环X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环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菲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注意,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上述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物体、方法、制造方法或驱动方法。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工序(process)、机器(machine)、产品(manufacture)或组合物(composition of matter)。具体而言,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半导体装置、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等。
背景技术
由于在一对电极之间包括EL层的发光元件(也称为有机EL元件)具有薄型轻量、对输入信号的高速响应性及低功耗等特性,所以包括上述发光元件的显示器被期待用作下一代平板显示器。
发光元件通过在一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从各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EL层中再结合而EL层所包含的发光物质(有机化合物)成为激发态。当该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光。作为激发态的种类,可以举出单重激发态(S*)和三重激发态(T*)。由单重激发态的发光被称为荧光,而由三重激发态的发光被称为磷光。在发光元件中,单重激发态和三重激发态的统计学上的生成比例被认为是S*:T*=1:3。从发光物质得到的发射光谱是该发光物质特有的,并且通过将不同种类的有机化合物用作发光物质,可以得到发射各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
为了提高这种发光元件的元件特性,正积极地进行元件结构的改进、材料的开发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参考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1826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发光元件的开发中,从提高该发光元件的可靠性的方面来看,用于发光元件的有机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颖的有机化合物。就是说,可以提供一种在提高发光元件的可靠性上有效的新颖的有机化合物。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以用于发光元件的新颖的有机化合物。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以用于发光元件的EL层的新颖的有机化合物。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新颖的有机化合物的可靠性高的新颖的发光元件。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新颖的发光装置、新颖的电子设备或新颖的照明装置。注意,这些目的的记载不妨碍其他目的的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不需要实现所有上述目的。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等的记载中显然存在上述目的以外的目的,可以从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等的记载中获得上述目的以外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包括包含嘧啶环的稠环的有机化合物,以下述通式(G1)表示。
[化学式1]
在通式(G1)中,A是碳原子数为6至100的基,并且包含芳香环和芳杂环中的至少一个。注意,芳香环及芳杂环各自可以包含取代基。另外,Q表示氧或硫。环X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环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菲环。
在上述结构中,A优选包括苯环、萘环、芴环、菲环、三亚苯环、包含二苯并噻吩环的芳杂环、包含二苯并呋喃环的芳杂环、包含咔唑环的芳杂环、苯并咪唑环和三苯基胺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环及结构各自优选具有取代基。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是以下述通式(G2)表示的有机化合物。
[化学式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66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