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使用陀螺传感器和湿度检测传感器来检测到电池组中的液体泄漏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5612.4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3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闵庚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G01M3/40;G01C19/00;H01M10/4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穆森;戚传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使用 陀螺 传感器 湿度 检测 电池组 中的 液体 泄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用陀螺仪传感器和湿度检测传感器来检测到电池组中的液体泄漏的装置和方法,其中,为了检测当用于为了电池组内的冷却(散热)而供应的冷却剂的管道被损坏时可能发生的冷却剂泄漏,通过使用陀螺仪传感器根据电池组的倾斜来识别泄漏可能发生的位置,并且通过使用湿度检测传感器基于在对应区域中的上侧和下侧温度之间的差确定是否已经发生泄漏,由此:能够根据电池组的位置和倾斜改进泄漏检测的精确度;并且特别地,仅对于需要泄漏发生检测的区域接通和操作湿度检测传感器,从而能够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8月18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04788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合并在此。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用陀螺仪传感器和湿度检测传感器来检测电池组内的液体泄漏的装置和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一种通过使用陀螺仪传感器和湿度检测传感器来检测电池组内的液体泄漏的装置和方法,其当检测到当在电池组内供应用于冷却(散热)的冷却剂的管道被损坏时可产生的冷却剂的液体泄漏时,通过使用陀螺仪传感器根据电池组的倾斜识别液体泄漏产生位置并且通过使用湿度检测传感器基于对应区域的上侧和下侧之间的温度差确定是否产生液体泄漏,从而根据电池组的倾斜和位置改进液体泄漏检测的准确度,并且特别地,仅对于需要检测液体泄漏的产生的区域操作湿度检测传感器以使其接通,从而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背景技术
近来,为了减少内燃机的使用并使用环保电能,已经发售了安装有大容量电池的车辆。
用于车辆的电池由其内部的多个电池组形成,并且电池组是用于根据大量热量的发散来冷却电池组的热散发装置,并且当前,电池组诱导冷却剂流过冷却剂管以冷却从电池组发散的热量。
在这种情况下,当冷却剂管被损坏时,冷却剂泄漏到电池组中,使得可能由于冷却剂而产生电短路,但是目前,实际上没有准备好其中能够直接检测冷却液的液体泄漏或液体泄漏位置的条件。
在这方面,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根据电池组中可产生的冷却剂的液体泄漏的问题,本发明人开发一种通过使用陀螺仪传感器和湿度检测传感器来检测电池组内的液体泄漏的装置和方法,其通过使用陀螺仪传感器根据电池组的倾斜识别液体泄漏产生位置,并且通过使用湿度检测传感器基于对应区域的上侧和下侧之间的温度差来确定是否产生液体泄漏,从而根据电池组的倾斜和位置改进液体泄漏的检测精度,并且特别地,仅对于需要检测液体泄漏的产生的区域操作湿度检测传感器以使其接通,从而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被设计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供一种通过使用陀螺仪传感器和湿度检测传感器来检测电池组内的液体泄漏的装置和方法,其通过使用陀螺仪传感器根据电池组的倾斜识别液体泄漏产生位置并且通过使用湿度检测传感器基于对应区域的上侧和下侧之间的温度差确定是否产生液体泄漏,从而根据电池组的倾斜和位置改进液体泄漏的检测的精确度,并且特别地,仅对于需要检测液体泄漏的产生的区域操作湿度检测传感器以使其接通,从而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使用陀螺仪传感器和湿度检测传感器检测电池组内的液体泄漏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倾斜检测传感器单元,该倾斜检测传感器单元检测车辆内的电池组的倾斜;湿度检测传感器单元,该湿度检测传感器单元检测电池组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湿度;以及液体泄漏确定单元,该液体泄漏确定单元分别从倾斜检测传感器单元和湿度检测传感器单元获得倾斜检测结果值和湿度检测结果值,并且基于倾斜检测结果值和湿度检测结果值针对电池组的每种情况确定液体泄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倾斜检测传感器单元可以是陀螺仪传感器,该陀螺仪传感器检测电池组的倾斜和倾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湿度检测传感器单元可以基于在上部和下部由泄漏的冷却剂导致的温度差来检测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56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